微信分享图

文人墨迹"粉丝"多 成为新一轮收藏热点

天气: 晴朗
心情: 高兴

文人墨迹"粉丝"多 成为新一轮收藏热点

   从去年梁启超、刘半农、胡适、郁达夫等文化名人的墨迹在拍卖场高价拍出,到刚刚结束的北京某艺术品专场文人书法作品全部高价落槌,一股文人墨迹的收藏正逐渐走热。

    藏界近年“重画轻书”

    中国书画史源远流长。一部书画收藏史,对名人书法的追崇占了相当大的分量。然而近年我们的收藏界却有一个怪现象,便是“重画轻书”,书法成了收藏的冷门。书法界最有实力的一流书家的字却卖不过三流的画家。

    细细想来,这或许并不是收藏家的错。上世纪末的书法群众运动,造就了大量的“书法家”,每一位拿起毛笔来写字的书法爱好者,几乎都可以冠名为“书法家”,“书法热”使书法由“贵族”走向“平民”,逐渐边缘化。现在的藏家恐怕都会写写书法,也许还自诩为“书法家”,自然不会掏钱来收藏了,而将钱投入到看似需要付出更多劳动、容易看得懂的绘画。

    遗憾的是,当代的绘画市场混乱,太多的操作,太多的泡沫,忽悠了不少“以耳代目”的“藏家”,使他们付出惨痛代价。

    “五四”墨迹受到追捧

    随着更多的人群关注,进入到书画艺术品的投资,书画市场也逐渐开始趋于理性。现在的藏家不再“认头衔”、“用耳听”,附庸风雅,有了自己的主见,逐渐对风险较低、更为保值的名人书法青睐,尤其是对五四时期活跃的文化名人尺牍、手迹广为追捧。胡适、郁达夫、梁启超、周作人的书法价格就远远超过了其同时的书家沈尹默、白蕉、谢无量、沈增植等人。

    五四文人书法有如此高的人气,主要还是因为书者的名气以及他们作品中的历史文献价值。收藏者往往是他们的“粉丝”,收藏其作品除了玩味书法,更是感召于他们的人格魅力。如影视表演艺术家张铁林即非常热衷于文人手札的收藏,曾斥巨资收藏尺牍以及名人信札。这些较有影响的名人的收藏行为,也无形中带动了文人墨迹的收藏热。

    的确,斯人远去,但文人的精神、思想依然从墨迹中散发出淡淡的幽香,仿佛其生命气息在墨迹中脉动,令后世的收藏者们感悟、体味。 (作者:梅舒)

 

 

作者:山水文化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