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我同乡的哥哥退休后住在青岛崂山上,屋后山前便是茶园。
每到清明后,总有一个包裹从那里寄到我手中,青翠的茶叶上还沾着春末的露气。拆开时,那味道便扑出来,不是云南茶园的兰花香,也不是闽北岩茶的炭火气,而是一种带着山岚与海雾的独特气息。
哥哥的家就在半山腰上,推开窗便能望见海。茶园里的茶树排得整齐,墨绿的叶片比江南的茶叶厚实,叶面上泛着淡淡的光。清明过后的崂山,海雾来得愈发频繁,常常在清晨漫过整片茶园,将每一片新叶都浸润得晶莹透亮。
茶农们说,这时候的茶叶最是鲜灵,带着整个春天的精气神。
有一年我住在崂山,早上忙着去北九水写生,下午日头偏西我就坐在哥哥家的阳台那里正对着海湾。泡一杯新茶,看渔船归港,茶汤在杯中舒展,竟也似一片微缩的海。
热气蒸腾间,先是一股清冽的山野气,待稍凉些,便浮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咸鲜。这味道来得含蓄,却让人难忘,仿佛把山海之间的灵气都收在了这一盏之中。
采茶的时节要持续到谷雨前后。这时候的茶芽已经舒展开来,茶农们不再像明前那样只采"一芽一叶",而是连带着二三片嫩叶一同摘下。他们说,这时的茶虽不及明前金贵,却另有一番风味——少了几分娇嫩,多了几分醇厚,就像崂山人的性子,朴实中透着坚韧。
临走时老哥哥送我一包茶,回京后发现在茶包里夹一张字条:“春茶晚到,滋味更长。”我初时不甚了了,后来才懂。清明后的崂山茶,确实比明前茶多了几分沉稳。泡开后,茶汤呈现出更深的黄绿色,入口时的山野气更加明显,回甘却来得更为绵长。
茶凉了,杯底沉淀着几片舒展的茶叶。拈起一片对着光看,叶脉清晰可见,边缘还带着细微的锯齿。
这小小的叶片里,藏着整个崂山的春意,也藏着哥哥那份沉甸甸的心意。
青岛的春天来得迟,去得也晚。当江南已经入夏,崂山的茶园里依然春意盎然。这时候的茶树,经过整个春天的积累,叶片里贮满了阳光与海雾的精华。
泡开时,那茶香便一层层地释放出来,先是山间的清气,继而是岩土的厚重,最后竟能品出一丝海风的咸鲜。
这就是我对家乡崂山茶心系的一丝乡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