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挚友李金远先生

  【相关链接】

  李金远“金水墨”官方网站

  李金远新浪微博“金水墨”

  (一)金远兄又要出版个人专辑了,盛情邀我写一点文字

  金兄是我为数甚少的可以撇开眼下利益、人事纷争,就像80年代那样单纯就艺术、文化、人类发展等等这些不着边际的话题“神侃”的朋友,有时候谈论得血脉膨胀,就像是与己利益攸关似的……。

  既是如此亲密的关系,我便毫不客气地把金远兄这次准备出书的作品分成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因为在观看的时候让我联想到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干脆取名“苍然啼下”,这是我认为金兄应该发扬光大的类型。

  第二种类型姑且冠以“具象的迷恋”或者“形式障碍”,觉得是存在彼此讨论空间的领域。

  看金兄近年来的艺术,从2002的《元气流光》,到如今的“苍然啼下”,称得上是一个勇敢的变迁……遵循个人内心“苍然”的变迁,因为是包含了拒绝商业诱惑的举动,所以堪称“勇敢”!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代诗人陈子昂的这首诗千古以来被泛用、滥用的情况不计其数,自大狂、赌徒、色情狂都可以“苍然啼下”一番……

  另外,如果局限于诗人当初忧虑大唐社稷、“吊古伤今”的情怀来解读这首作品,寥寥诗句是不能成为千古绝句的,以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感伤文化的萧条是这首诗传之久远的魅力所在。

  观金兄《苍然啼下》篇,我感受到一种当代知识分子以苍劲奔放的艺术形式感伤人类文化萧条的同时,赞美永恒宇宙,回归自然的情怀。

  仅此,作为国画家出身的李金远先生,实属难能可贵!

  《苍然啼下》篇之作品4号,是这部心路历程的首乐章,依稀记得参加了全国第三届油画作品展,是金远兄从水墨画转向油画的早期作品。此前《元气流光》中某些甜美的韵味嘎然而止。豪放风格依旧,同时留下更多哲理思考是显而易见的,比方说作品4号所表现的心灵的“下穿隧道”。

  作品6号与作品8号也许更具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痛惜情怀。

  金兄常常向我提到在日本吉野的群山之巅,他感受过一次满山遍野的大树被连根拔起的梦魇般的景象,这末日景观长期以来在内心挥之不去。能够为这番“枯朽”之庄严所感动的艺术家往往独具悲天悯人的情怀,作品6号与8号正是这种悲天悯人的动人诠释。

  作品6号苍凉的黄色与黑色的对比告别了《元气流光》的金碧辉煌,蜕变成暮色苍悠的世纪风景;作品8号,在青灰色的无垠苍穹笼罩下,人类最后的林海雪原寂寞寥廓……

  作品7号,18、19号除保存了天与地的具象交接之外,其余物象更加“笔触”化、意念化,萧条意境更加浓厚,因为这样的“萧条意境”是被苍劲延绵的“笔触”和沉郁凝重的色彩所滋养,使金远兄画面的“萧条意境”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妥协和退让拉开很远的距离,这样的“萧条意境”蕴藏着爆发的张力。

  《苍然啼下》篇作品20号至40号均沿袭了这种“萧条”甚至“荒漠”的意境,借肃杀的风景说内心之痛楚……

  整体来看,《苍然啼下》篇中画面耕耘的耐人寻味之处是,无论是进入黑夜的最后山峦;摧枯拉朽的原始林莽,抑或是荒凉的河滩,在画面的顶部,或明亮或黑暗总会出现天际的象征,这个迹象似乎说明艺术家从内心深处并不愿意彻底丢弃具象的框架,希望在现实世界有所依托……反观心灵的潜意识选择会更有利于未来语言的把握吧,金兄以为如何?

  持续保留天际的暗示,让画面多一层“此外”的意境,不妨把它读作是艺术家对“遥远的”期盼……

  另外,从作品7号、13号、28号和29号这些作品中,能够发现金兄与生俱来的丰美的色彩感觉(印象中此类不单是依靠训练就可获得的作品在金兄处还很多)!从前我常常疑心女生的色彩感觉优于男生,后来我发现上帝是公平的,男生为了适应社会的竞争,往往更主动、更理性地进入到生存的较量当中,这样的“理性较量”摧毁了感受美好世界的能力。

  成年人保持不眠童心是艺术家保存对线条对色彩的敏锐感悟的关键,金兄正好是这样一位不谙世事的“顽童”

  “顽童”经历不胜枚举……

  2006年我与金远兄去日本奈良天川村旅行。8月16日晚到达,在金远兄的

  友人客厅里,宾主刚刚坐定,内屋的长途电话尾随而至,当得知是夫人从国内

  打来的电话之后,金远兄全然不顾东洋礼节的限制,一路大呼:我的乖乖!我的

  乖乖……奔向隔壁的电话柔情倾诉。

  8月24日,我们来到日本纳至海边小住,这里的温泉颇为有名。石洞中的温泉

  与大海近在咫尺,金兄远远地望见温泉,便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一路高呼:

  好安逸哦!赤条条地冲向前去,“老二”在前面欢呼雀跃的引路,中华艺术家此

  刻全然不顾礼仪繁琐的大和族人的侧目……。

  金兄表达对“生活之爱”的方式是这样的简单和直白,发表不同的学术观点同样是如此的率真而幼稚,“不谙世事”……

  在美术家协会的重要会议上,一位靠做秀和投机登上美术界高官宝座的“知名”画家主持会议,发表宏论完毕后,不无怨气的宣布,自己无与伦比的绘画作品竟然没有被选入最近一次的展览会……金远兄竟然在那样的场合,在众目睽睽之下,不慌不忙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你的作品落选其实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类似的直接了当在金远兄的艺术生涯里可谓家常便饭,常常是别人已经愤怒到七窍生烟的程度,而金远兄还执著于商榷,发表相左的看法,“相左”之后几个爽朗的“哈哈”……这样的天性是他自己都无法控制的,就像那位指出皇帝未穿衣服的的“顽童”所做的一样。

  姑且不论金远兄每次提出的相左看法是否正确,重要的是,金远兄对同行和友人的个人性格、个人生活从来不会有半句“微词”,生活上的善解人意与学术上的认真较轻,在金兄这里泾渭分明,与时代风尚形成强烈反差。

  这种“方脑壳”式的率真所招致的怨恨是可以想象的,不过在现实里的损失却保全的人格的完整和心灵的贞洁,这贞洁滋养了金兄的艺术作品,那种对天地间苍茫浩气之追求始终存在于金远兄的作品里,从“元气流光”到“苍然啼下”。

  在金兄这次准备出书的作品当中,还有一部分是我希望与之商榷的范畴,大致包括两部分内容,“语言问题”以及“形式与内容的问题”。

  关于“语言问题”,我在观赏作品3号、5号、7号和22号的时候,感受到某种被画面中具体物象所限制的困惑,作品3号的树木(也可以理解为建筑)插向天际,树木(建筑)的塑造看上去有点顺应工具方便的倾向,简单化的“体积”倾向令物体依然停留在物体的范畴……

  作品5号7号22号,血染的十字架、原生态的山峦,以及熔岩构筑的纪念碑,都显示出在刻意塑造“体积”的过程中程度不同的失却了惯有的动感和韵律?

  那种线条与色彩的律动转化成的天地浩气,我认为是李金远艺术的本质所在,所有的细节都应该是这种“律动”碰撞的结果……

  我这样的“批评”是否会令艺术家局限在过去的某种状态,而却步于另一种凝固、沉积的“宇宙风景”呢?作品22号,如果作者是有预谋的希望寻找这样的“凝固”,那就不必考虑我的这番“嘀咕”……而去思考怎样“凝固”得更加随心所愿吧。

  作品27号、28号、29号、30号,应该是金兄与汶川大地震有直接关系的作品。

  汶川大地震是一场人类的重大灾难,而不是艺术家做秀、表演、感恩的机会,金兄这些幅作品是对汶川大地震死难者的哀悼,相对于铺天盖地的利用这次灾难满足个人媚俗欲望的艺术作品,这种痛悼式的艺术态度是我鼎力赞赏的,这几幅作品直接表现人类的苦难,我认为这是艺术家的良知所在。

  对这些作品希望讨论的还是“语言”问题,人的面部造型,巨大的眼泪、眼睛与周围抽象的环境、空间的关系应该还有提炼的空间……人物形象粗犷的美是感受到了,能否再具备一些更宽泛的暗示……

  作品28,画面下方的文字拼贴在构成上还有些勉强?同类型的作品如果再创作七八幅,我深信其中的佼佼者会更成熟。

  金远兄属于这种类型的画家:规避当代中国艺术界流行的“反讽”、“玩世”的槽就,对所描绘的一切抱定讴歌的艺术态度。

  既是讴歌,感动人心依然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前提。

  “感动”可分为不同的层次,有瞬间的感动和冥冥中恒久的感动。

  我观看金兄《苍然啼下》篇当中的优秀作品,会恒久的感动于那种苍茫浩气;观看第二种类型当中的“羊圈”系列(这是画家与法国友人朴大凉山爱心活动之后的作品,作品10、11、12),也会被那些生动的富于生活情趣的彝家生活画面所吸引,所感动。

  必须承认这些看似随意的勾抹涂画(对装饰墓室而用的汉画像砖(石)的借鉴?),画家想要表现的内容生动而精确的跃然纸上,难怪金远兄以练习刻苦认真著称。

  不过在这里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富于生活情趣的“瞬间”感动与“冥冥中恒久”的感动对艺术家本人而言,是需要“忍痛割爱”的。

  已经营造出沉重、思虑氛围的“羊圈”系列作品,在凝重、残败的画面布局里,生动活泼的大公鸡、彝家姑娘轻盈挑水的美丽图像显得离“物象”很近,离“沉重、思虑”的心灵稍远。这种形式与内容有点分离的情况造成观赏者在抵达作者心意的旅途中的障碍,是接受沉重与古苦难的反思呢?还是享受田园美景的轻松……

  显而易见,金兄的“羊圈”之行意在唤起人们对苦难的关注。

  作品16(四联画)当中的人物就多了些许“沉重、思虑”的成份,细节与整体气氛、意念是融合的。如果能够在随意的笔触间多一些归纳和律韵,这“沉重、思虑”的主题也许会更稳定的传递给观众。

  内心告别了“笔情墨趣”的风雅,是金远先生与他的水墨画同行们本质的区别。观察金兄近年来的艺术创作,许多早年驾轻就熟的生动细节都已经慢慢淡出,淡出之后新的关呼灵性的“细节”将伴随苍然浩气逶迤于悠悠天地间……这当然不是说说那么容易的过程,路漫漫兮……

  金远兄凭与生俱来的智慧与激情,让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

(2011-3-4 红光镇)

作者:刘询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