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在中国当代艺术中,一批以70后、80后为主要代表的探索当代视觉经验的古典写实油画家,无疑已成为一个相对稳定而成熟的艺术群体。
他们的油画秉承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的古典画风,在油画语言上从苏派直接画法转向欧洲十七八世纪的透明画法,并在光影的运用与体积感的丰富表达方面深化了中国油画的写实表现力。这个展览所选择的画家基本都在古典写实油画领域,既体现了他们对于前辈写实画风的承传,也体现了他们这一代人在前辈基础上更为出色的理解与驾驭能力。与那些挪用当代消费图像、消解油画语言特征的当代艺术家不同,他们都把写实油画的传统技艺与古典图式作为中国油画发展的重要课题。一方面,他们几乎把背景都设置在深褐色的调性里,以此凸显画面人物形象处于一种固定光源的侧射或顶射中,空间的幽深与转换成为这些作品审美追求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他们都试图克服苏派直接画法的粗率感,而探求多层间接画法给画面带来的简约却厚重浑朴的油彩意蕴,那些表面看似细致入微的写实,其实充满了画家对于形象的高度提炼与概括,并以亮而厚、暗而薄的娴熟技艺呈现他们对于形象的塑造深度。
但这些古典写实并不是欧洲古典写实油画的复制,也不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画坛兴起的古典画风那样追求人物造型与光影设置的理想美感,而是在这种造型与光影的古典主义图式中塑造富有当下城市文明特征的时尚青年形象。网络时代的时尚生活方式与幽暗神秘的古典主义图式,在他们的作品里形成了某种富有意味的对比与暗示。陈承卫的《大民国》系列,让这些时尚青年装扮成民国时代的舞女、学生、小姐、军人、黑帮,这些人物身份的扮演仿佛倒叙着某个历史情境的故事。吴威的《契里柯广场》系列,挪用了契里柯作品对于空旷广场幽暗神秘的倒影氛围的渲染,画面人物仿佛具有某种戏剧性情节的关系。张飞、张晓鹏、蔡杰、来源、任志忠和仝紫云的画面女性形象,似乎都处于一种戏剧角色的特定剧情里,空间的设计、道具的摆设、光线的运用都强化了“戏”的虚拟色彩。即使唐伟民的藏族人物,也把深暗神秘的古典油画光影投射到带着极其浓郁的现代文明气质的女性面庞上,从而形成戏剧性的冲突。周梅元的静物作品画得既很细微也很概括,而画面则仿佛被沉入一种久远的故事。
他们的创作无疑是以古典写实的面孔来表达当代人的视觉经验。作为当代艺术的修辞方法,挪用与戏仿已被他们从经典的油画作品里随手拣来去喻指他们周遭的生活经验,画面由此而形成的某种戏剧性,其实表达的正是他们在当代网络社会中感受最为深刻的那种虚拟的亲切与现实的生疏。毫无疑问,视觉的陌生感刷新了他们借用的古典主义元素,情境的荒诞性增添了他们作品喻指的社会内涵。
在这里,古典写实油画既呈现了他们对于传统技艺与造型语言的精湛掌握,也宣示了一种文化策略。因为那些被我们意念认知的写实,恰恰在他们作品里和眼见为实相距遥远,写实在此已被改写为“写幻”,古典的“写幻”才是这一代青年油画家艺术探寻的路标。当然,这种幻觉、错觉所揭示的人性潜意识却是真实的。惟其如此,才有记忆与情感的留存。他们把青春的伤感、现实的虚幻都通过细微的笔触与幽淡的光影留存在心灵的画布里。
中国美协理事、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美术》杂志执行主编 尚辉
2013年9月16日于北京22院街艺术区
作者:尚辉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