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发现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一定都会有一个梦想,梦想自己将来的生活景象。有追求的人会满腔热忱地开始为一个目标而努力。然而,在现实中常常是身不由己,生活或工作中一些琐事总会打断我们的追求,问题也会不断出现,重重困难会阻碍自己迈向成功的进程。这是一个定律,事情永远不会百分之百像我们预想的那样,却常让我们感到困惑与不安,在困惑中消磨掉自己的一腔热忱,开始颓废起来。

  一段时间过去了,清醒了。知道生活和梦想是两件截然不同的事。梦想是因为欲望蒙蔽了自己的眼睛,欺骗了自己的智慧。

  早先很多时间我也曾经这样不安过,为了加快成功的步伐,一股劲儿地醉心于自己手中的涂鸦之作,重视借鉴他人作品,却无视身外绝妙的山水风景。现在回头看过去,在我最初画画写字的阵地上,已经遗落了很多我亲手废弃了的创作结晶。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对于这一点,人们可以在许多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意义上来认识它。我相信大家都在这样做,自己看到了新的创作道路和新的审美视角,才否定自己以往的大部分创作,也就是说老的自我被同化了以后,必须要找到新的自我,并且很有可能会不断地找下去。

  但是,这也并不是说我想不断地标新立异,有意与过去决裂,更不是什么现代主义的行为与时尚,只不过是我的自我精神追求,因为我发现了自己的能力推动我这样做,我认为这种追求是无可厚非的。

  自古以来,每个有成就的艺术家无一不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叛逆和打破既成的自我,从而开创和建立了新的自我的,没有这种叛逆和标新立异的精神,就无从可以谈自我,在艺术上也就不可能成其面貌和实现其价值。

  遗憾的是,我现在还趋于紧靠自我、认识自己的过程之中,也许我这一生会在这个过程中度过。

  罗列这些简单的道理,一方面是想把自己内心的话加上自己已经认识到的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渐渐淡出。然后,很想让一些对自我尚还处于无所感知的画家们去享受自我,不要过多地忙于闹哄哄的时尚中去。另一方面,想把下面一则故事转呈给大家,意在共勉,不要自我设限。有人把一些跳蚤放在玻璃杯里,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再次把跳蚤放进杯里,然后在杯上加盖一个玻璃罩,跳蚤蹦蹦跳着,但都重重地撞在了玻璃罩上,一次次被撞,使跳蚤聪明起来,它们开始根据玻璃罩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跳蚤本能地不停地跳着,十分困惑,虽再也没有被撞在玻璃罩上,但终究不能跳出玻璃杯子。第二天玻璃罩取掉了,跳蚤还是按习惯高度跳着,全不知道现在自己已经完全可以跳出杯子了。一个礼拜以后,发现那些可怜的跳蚤还在这个杯子里精疲力尽地不停地跳着。它们被现象的假性制约了,这时的跳蚤们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子了,它们已从一个有灵的生命变成了一个可悲的亡灵的生命了。后来有人在玻璃杯下放了一盏酒精灯,并且点上了火,不到五分钟,玻璃杯烧热了。所有的跳蚤发出了求生的本能,它们再也不管身子是否会被撞到玻璃罩上了,结果它们全都跳出了玻璃杯子。

  在这样一则故事中我们会得到一些启发吧!生活环境使跳蚤迷失了自我,它们不知道自己有善跳的本领,玻璃罩罩住了跳蚤的潜意识,行动的欲望和潜能被扼杀了,这是多么悲哀的事实啊!

  我们也常常是这样,很多机遇眼前掠过,不敢去追求成功,越过高度。说实话,我自己也一直在心里默认着一个高度,这个高度还常常暗示自己,能成为一个大画家吗?我的风格能够被确立并为世人公认吗?记得有一位学者说:“心理高度,是人们无法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我们能不能跳过这个高度?能不能成功?能有多大的成功?一切问题都取决于“我们要不要跳”这一自我设限和自我暗示的认识之中。一个人在面对自己的社会位置所处的生活以功和工作历程或事情遭遇过程中,如何发现自己的能力,如何描绘自己的形象,如何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都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大不需一味地去用一种角度来衡量成就,每个人其实都有适应他们发展的部分。

  我之所以爱好画画,是我的心理特征生来就适合画画,因此自己在生活中设定的自我的最高目标也就只能是画画了。

  三十多年来自己在从军旅到政治的生涯中,为地方谋求了多少福利,然而,有多少是真正属于自我内心拥有的。人事世态,朋友交往,情绪企望等等,又有多少常绿在心灵的这片土地上。到如今我发现自己内心拥有的,在去掉应该追求的自我之外,什么都还趋于恍惚之中,与人们一样总还习惯把目光集中在自以为最重要的,而实际上恐怕是微不足道的一些事情或东西上。虽然通过不间断地反复地观察与思考,很多方面比以前是看得透彻多了,可是自己的睿智与心境实在也是孤独得多了。经常会低下头来看自己,看看内心那颗因装得过盛于世态,而属于自己的被挤得太久了的心房,颇感惆怅而荒凉。

  庆幸的是自己与生俱来的这一颗挤不破的艺术童心,是不会衰竭的。如果有一天我能学着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那样为了把世界看得更清楚,放弃了自己的眼睛。或者像意大利画家阿马代奥·莫迪里阿尼文章中提到的那样,在画中“藏”起了一只眼睛。让人们知道自己要想做一名优秀的画家,仅仅观察周围的世界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为自己留下一只眼睛,并用这只眼睛去审视自己、发现自己,去关注那些属于灵魂的东西,去发现那些鬼斧神工般涂抹在自己心灵上的色彩痕迹。当然,我们不需要所有的人都赞同画家和哲学家这种颇为极端的做法。但是,在这个充满各种诱惑,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如果人们可以让自己对一些事物视而不见,每天多一份心情或多花一点功夫去观照一下自己的心灵,就会发现哪些才是自己更需要的和值得追求的东西。

  想到这些,所以我写下了这篇平淡的文章,没有别的意图,不过是想说明我的一个观念,且也并不能说我已经站在一个高度上,更不是眼下时尚地发议论,讨水平,只是提出我对目前艺术界现状的一点儿看法,是自己对自我性格和自己情感的一种流露罢了。

作者:杜世禄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