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古典写实主义油画起源于14世纪至16世纪席卷整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绘画从而确立以解剖学、透视学以及科学主义为手段的一整套模式。因此,绘画在西方被一度形容成“通往自然世界的窗口”。19世纪末、20世纪初,写实主义油画被引入近代的中国,共和国成立后就确立起以写实主义为核心,现实主义为导向的美术发展框架,其影响持续至今。
绘画史的演变跟从历史的语境,也受制于文化的主张,倾注着画家们的个人奋斗和一代代的星火相传。蔡杰作为当今写实主义油画群体中的新锐画家,近年来在中国油画界已崭露头角。他的作品常以清新的画面,巧妙的构图被画坛所重视。蔡杰成长在文化底蕴悠久的浙江,曾深造于中国美术学院,2000年以后蔡杰的油画作品陆续被邀请参加国内外的大型展览及交流活动,这为他的艺术发展和作品的传播给予了良好的契机。
众所周知,写实主义油画植根于中国近百年历史,此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相当的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于写实主义油画的认识和看法,造成了对这一领域认识上的模糊与混乱。
传统与当下,东方与西方等等标签汇集成所谓的多元文化,主义与思潮不停左右着创作者们的主观意识,写实主义油画在中国变幻出斑斓的形式,日益滑向孱弱与虚饰。身处文化多元的巨变,蔡杰却将自己的视野回归到了日常经验、细节和根源,他不遗余力的捕捉瞬间中的生动性与理性,乐此不疲。他的作品主动消解了绘画过程中的笔触,充满着细节的生动性。画家始终以精神力量主宰画面,克制恣意的情绪表现,进而平衡出缓慢、从容的情绪张力。
在作品《雨后》中,蔡杰尝试以近景中的女性为依托,打破了传统中以中景为主体的叙事习惯,利用中景设置的破碎物体拉开与远景海岸线的纵深关系,形成了有别于他人的构图模式。
在写实主义油画善于塑造质感的特性上,蔡杰巧妙的将自然质感与人的心理质感达成双重统一,透过对象的塑造与静态捕捉,导引出视觉片刻的浅层氛围,发展成一套还原事物本来质感的属性,从而专注于自我的绘画语言,呈现出既庄重又委婉的图像文本。
蔡杰的油画创作一贯遵循自己的先天爱好,力图从自我个性角度去观照世界,编织故事。在作品《花语》中,他利用超出经验的元素安排,出乎意料的破解了人物的体积和空间,给予观看者心里上的平面暗示。
在这幅作品中蔡杰主观臆造了一场视觉玩笑,他利用直观的塑造手法传递出理性的精神意味,而庆幸的是人类所共通的感情依然被固定在了画作之中。他多以个体的方式为立足点,淡化与个人符号相关的意义,加重主观性的情感判断,以此为作品平添了某种隐喻的色彩。
在主题线索上,蔡杰以女性为主题的创作占有较大的比重。蔡杰认为,在不同的文化语境角度下,女性形象的寓意象征以及深层意蕴是大相径庭的。见其以往作品尤其是在《青春物语1》和《青春物语2》中,蔡杰着重展开了对该主题的“雕凿”,试图搜寻当下语意中女性的特性和意指,赋予该主题深层次的心理属性。
在作品《青春物语1》与《青春物语2》中,画家以典型的南方少女为原型,勾勒出世俗生活里的洗发场景,绘画元素构置单纯、简洁。在《青春物语1》中,女主人公挺直身躯直视观者的眼睛,观看与被看成为了驳论,白色蕾丝裙和她的笑容浸润在恬静的侧光里,少女头顶的泡沫恰好衬托出轻松、诙谐的片刻气氛。
而作品《青春物语2》是蔡杰对这一主题的延伸,站在这幅作品前,观者的目光能够跟随少女伸向潮湿发丝的指尖仿佛触及到了视觉与触觉的边界线,委婉的暗示出少女萌生自我关照意识的觉醒,以及画家个人久久找寻的话语象征,那是执着于美好事物的迷恋以及对生命主题的再次强调。
蔡杰对写实主义油画的热衷令他沉迷于细节的真实,从而渐渐发展出细腻、委婉地绘画方法和固定风格。以再现的手法表现自然的情境,其中必然承载着多年来的生活积淀,以及画家对自身存在和外部世界的思考。近期的风景作品与他以往的人物绘画有所不同,画面透过颜色层层叠加,远观精巧细致,近看仍保留着绘画过程中的痕迹。风景中所流露出的情绪涉及自我,虽然没有描绘宏大的叙事场景,却依然保持了城市生活之外的某种世俗意味。
品读蔡杰主题各异的作品,我们发现画家在继承写实主义油画衣钵的同时,作为一名独立个体所折射出来的自我律动更显得可贵。平稳的心态作为一种审美态度,也使他的作品表达更为诚恳。
当作品的意蕴具有感染力时,艺术的表达才有了意义。蔡杰在多年的绘画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体悟创造原理和提高艺术修养并进,他对绘画史中写实主义绘画表现方法的思考,特别是在结合自身经验去研究油画再现性语言的过程中,敏感于中外绘画语言的异曲同工之妙。
在他精心安排的画面中,观看者不难察觉画家曾对神韵与精神做出过不同的诠释,由此,也充分调动起了他的敏锐与才情,蔡杰的绘画就具备了个人的面貌,他对于绘画的认识不仅来自于传统和自然,更出自蔡杰自身的个性与休养……
作者:李恺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