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唐秀玲自觉地依托材质的转变来突破传统工笔单一的勾斫渲染模式。她的作品极力消解传统话语方式,强调视觉的冲击力,强调和谐与自由的作画状态,她在丰富斑斓的色块转换衔接中体会到了工笔画的魅力。其作品在空间处理上趋于平面,背景单纯,省略了线的勾斫,造型概括,消解了衣纹的原有组织状态,以此凸显出强烈的自我意识,重彩的应用,增强了画面的厚度与表达的力度。重彩的肌理笔痕生发出一种深沉浑然的视觉感,色彩冷暖交织,若明若暗,传统工笔的空灵、细腻、精微的抒情境界被置换成简约、概括、大度的视觉营造。同时,流露出画家对纯朴自然的乡土诗情的眷恋。
摘自《今日中国美术》画集
唐秀玲的作品常常表现女性或花卉。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均显示出作者对清雅、安宁之意境的追求。丰富的色彩并没有给人绚烂夺目般的五彩纷争感,而是充满和谐与宁静。淡绿色或淡蓝色的背景,往往衬托着数棵白色的花朵,鲜艳的水果一如随手的摆放。好的静物或花卉作品,除了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外,还应具有哲理的意味。唐秀玲的花卉和静物作品,大多能够引发人的静思,这是作者独到的觉悟。
摘自《今日中国美术——展览卷》第43页郭晓川
《今日中国美术》系列活动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理论家郭晓川策划的重大学术活动。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美术评论家
作者:郭晓川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