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众所周知,珐琅彩瓷器可以说是称得上“物以稀为贵”,其内在的文化内涵与价值也深刻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勤劳智慧的结晶。在康熙时期,珐琅彩方才问世,瓷器表面的绘画吸取了西方油画技法的精华,色彩鲜艳夺目,画风富丽华贵。
瓷胎画珐琅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从康熙的色浓庄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时的精密繁复的雍荣华贵,使珐琅,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集中西风韵于一身,画尽了皇家身份的高贵与荣华。乾隆珐琅彩瓷是清代康,雍,乾三代珐琅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巅峰之作。具有古典美的乾隆仕女游园罐是其代表。
珐琅制品是使用金、银、铜等金属制胎,采用石英、长石、硼砂等矿物质配制成的珐琅釉料细磨成粉状颜料,在金属胎上绘彩部分(俗称开光部分)精细手绘事先设计好的图画,然后至入高温窑炉中经800度炉火反复多次高温烧结,最后出炉一件精美的珐琅艺术品。珐琅色彩非常绚丽,具有宝石般的光泽和质感,耐腐蚀、耐磨损、耐高温,防水防潮,坚硬固实,不老化不变质,历经千年而光色不变。可以说珐琅在珠宝中的表现力是最强的,形、色、光俱佳,且永不褪色,历久弥新!既实用、又保值。不愧是珠宝中的一株奇葩!明清时的珐琅器及当时从欧洲进口的珐琅表,已历经数百年,如今看去仍然光色如新,瑰丽无比!
从珐琅彩的起源到堪称完美的制作工艺无处不体现着珐琅彩的珍贵性,在其与五彩瓷,粉彩之间差异的较量,则足以见证其奇异性,这些特性给珐琅彩瓷器带来美誉。珐琅彩瓷器的烧造工艺技术非常繁杂精细,综合了千百年来中国瓷器烧造的丰富经验。那么,如何辨认它的真假呢?以下为您提供三招。
其实珐琅彩无论是胎质或者是用料,都是非常的细腻薄透的,同时还要求必须要完整无缺。
珐琅彩器画功特别讲究,多为功笔画;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珐琅彩大多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红、黄、兰、绿、紫、胭脂色等。 在色地上画缠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团花中心书“寿”、“万寿无疆”、九秋菊花等。
雍正的珐琅彩比较成熟,工艺上有所突破,彩料更为丰富,有色地彩绘,但更多的采用了白地彩绘。白地彩绘能更好地突出珐琅彩釉的艳丽鲜亮。雍正珐琅彩纹饰多为山水、竹石、花鸟等景物,同时在绘画中配以相应的诗句,溶诗、书、画于一体,别有风味,显得更加高雅。雍正时期还盛行单色作画,如用胭脂红、深兰、墨彩……任选一色成画,颇有中国画风格。这是独创,特别靓丽。
乾隆时期珐琅彩继承了雍正的风格,但枝艺上没有雍正时严谨。由于乾隆帝对粉彩情有独钟,很关心和发展粉彩的枝艺。于是乎珐琅彩有些退后,而出现了粉彩兼珐琅彩之间的作品。这些过渡时期的产品也有其较高的艺术水平。
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绘画以花鸟、山水、人物和西洋女人为主,并配御题诗句。此时又出现了轧道工艺,随之而来就有了非常优美的锦地开光的山水、人物、花鸟纹,这一新的工艺实质上也不是珐琅彩了,而是粉彩,也叫“绿里粉彩”。
康熙的款识在珐琅彩器上均用色料写款,有红、兰、紫、黑等色。落款仅为“康熙御制”四字楷书,加双方框。四字款有三种形式,其区别在于“康”字和“御”字各有两种不同用笔。
雍正时期的款识也有两种方式,一为仿宋体,一为楷书体,均由四字组成外加双方框,仿宋体是“雍正年制”,楷书体是“雍正御制”。《如您有藏品想拍卖,可联系福羲拍卖市场征集部 陈经理了解V:XGDG6913》
乾隆的款识见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和“乾隆年制”四字双方框形款,有兰料也有赫色料款。
现如今,市场上的古代珐琅彩瓷器越来越少,雍正珐琅彩瓷器更是寥寥无几。不少无良商家在利益的驱动下,开始大量地仿制赝品。导致现在国内瓷器收藏市场上,充斥着大量雍正珐琅彩瓷器赝品。由于珐琅瓷年份距今较近,并且现在仿造技艺十分高超,这些赝品往往难以辨别真伪。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