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李鱓及其《花鸟十二开》(1—5开)

  李鱓(1686-1760),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等,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之一,曾经做过宫廷画家,“两革功名一贬官”,三变其法,其大写意画风对后来的海派赵之谦、吴昌硕等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李鱓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的官宦之家,其六世祖李春芳曾是明朝首辅,其父李朱衣亦是地方诗文名士。李鱓常常以“神仙宰相之家”和“李文定公六世孙”两枚闲章炫耀其高贵的出身、追忆其家族的荣光。少年李鱓受家庭影响学习诗文之余也向同乡魏凌苍学习黄公望一派山水,之后又去高邮随族兄李炳旦学习八股文和试帖诗,随族嫂王媛学习花卉、山水。与好友郑燮四十岁才考中进士不同,李鱓二十六岁就考中举人,二年后向在热河避暑的康熙皇帝献画并因此进入宫廷跟随蒋廷锡学习花鸟。蒋廷锡的花鸟画沿袭恽寿平清新典雅的画风,深得皇室贵族喜爱。尽管也画出了《石畔秋英图》(现藏南京博物院)这样的院体作品,但是李鱓由于不受“正宗”束缚而遭排挤,五年后离开宫廷,鬻画为生。郑燮形容他鬻画交游的生活是“声色荒淫二十年,丹青纵横三千里”。李鱓的绘画逐渐发展出纵横驰骋、酣畅淋漓的风格。二十年后,他再度进京,希望通过老师指画大师高其佩的关系重返宫廷,然而雍正朝的宫廷绘画趣味与康熙朝并无区别,因此没有成功。乾隆一朝,李鱓第三次进京谋得临淄县令一职,很快改任滕州县令,任职三年期间“为政清简,士民怀之,忤大吏罢归”,之后流连往返山东各地四年有余,之后回到家乡。从此画家功名之梦彻底破灭,开始使用一枚“卖画不为官”的闲章并在作品中多次署名“李鳝”(鱓,一读为tuó,通鼍,一读为shàn,通鳝)自嘲,表达其“两革功名一贬官”的心境。李鱓七十岁定居在扬州竹西僧舍,七十五岁左右终老于兴化升仙浮沤馆。《五松图》是李鱓喜欢的一个题材,目前已发现的《五松图》就有十二幅,创作时间从五十岁到七十岁,从题款看出这一题材是为纪念朝中五位直臣而画,他们是画家心中最崇高的道德象征。

  李鱓早年师承蒋廷锡含蓄之工,中年师承高其佩豪放之写,其晚年变法与石涛关系最大,他在扬州见到石涛的作品之后便在《画跋》中写道:“扬州名笔如林,而写意用笔之妙,生龙活虎,以本朝石涛为最,可与青藤道人并驾齐驱。”在他看来,石涛几乎是清代扬州最优秀的画家。同时,他认为清四僧中八大山人长于用笔,石涛长于用墨,笔墨是否生动关键在于用水,自己善用水但笔墨却不及二僧。李鱓的这种看法是非常准确的,他的作品狂放不羁、挥洒自如、花叶滋润、历久弥新,用水在其中至关重要。

  康、雍、乾三朝,扬州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盐商云集、富而后雅,已经是中国南方文人画的中心,与曲高和寡的山水和写真记录的人物不同,花鸟画在富裕商人主导的艺术市场中一枝独秀。此时扬州画坛出现了一种以扬州八怪为代表外放多于内敛、奇姿多于正态、写意多于工笔的新风尚。扬州八怪大多数以花鸟画尤其是写意花鸟画见长,而风格各不相同。其中,李鱓不仅画文人热衷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而且画从来难登大雅之堂却趣味无穷的农家日常生活的器具食物,从而大大拓展了写意花鸟画的表现题材,其表现方法则喜欢运用从石涛画中悟出的破笔泼墨技术,或变化丰富、或激情洋溢,皆另人耳目一新。此外,李鱓的书法也很独特,秦祖咏评价他“书法古朴,款题随意布置,另有别致,殆亦摆脱俗格,自立门庭者也”。他往往画不足以题,题不足以诗,洋洋洒洒、参差错落,使画面十分丰富。扬州八怪之中,李鱓大概是受到清末批评家最猛烈攻击的一位,同时也是最具创新精神者之一。

  李鱓六十七岁至六十八岁之间画的《花鸟十二开》(现藏不详)显示出其典型的晚年画风。画家在十二开纸本册页中分别画双鸡、鹰、画眉、黄鹂、双燕、草虫、双蝉、鱼、松鼠、蔬果、兰花、牡丹,或为粗笔,或为细笔,或以水墨,或以淡彩,浅吟低唱之间生机盎然,其中第五、七、九、十一、十二开为水墨,其余各开为淡彩,第一开仅题时间、作者,第二开题图名、时间、作者,其余各开皆题长款。李鱓熔蒋廷锡的细腻、高其佩的粗犷以及石涛的蒙养和生活于一炉,似乎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却有一种稚气、拙味。好友郑燮认为李鱓“六十外又一变,则散漫颓唐,无复筋骨,老可悲也。”其实,这正是李鱓稚拙天真物我两忘的艺术追求。

  《花鸟十二开》

  第一开,画母鸡、野花、怪石。画中两只母鸡一向右一向左,前后排列,画家以短促连续的笔触描绘母鸡一低头一抬头的动态。红色、紫色的野花与黑色的怪石形成轻盈细腻与厚重粗犷的对比。尤其是倾斜的土坡将母鸡与野花、怪石联系起来极具构成意味。此画笔墨稚拙,设色淡雅,追求野趣,惹人喜爱。

  第二开,画雄鹰松枝。“雄鹰”与“英雄”谐音,画家题:“英雄自立”四字。画中右侧一只雄鹰单爪立于松枝之上,雄鹰振翅回望,松枝轻轻弯曲。雄鹰与松枝用笔概括洗炼,用墨层次丰富,构图取从右向左的延伸之势,唯有雄鹰头部呈相反之势。此画以水墨画出,仅在雄鹰头、翅、爪三处浅浅涂抹,尽显卓尔不群姿态。

  第三开,画竹枝画眉。画中构图取从左向右的延伸之势,啼叫的画眉鸟立于弯曲的竹枝之上,竹枝水墨双勾填入淡淡花青,画眉鸟水墨勾勒晕染浅浅赭石,画家题诗:“竹间啼鸟似吹竽,难写声音入画图,都笑当年张敞摹,而今空染白髭须。” 汉代有“张敞画眉”的典故,形容夫妻恩爱,画家借此感叹年华逝去。

  第四开,画朱藤黄鹂。画中构图仍然取从左向右的延伸之势,黄羽、青眼、青爪、朱喙的黄鹂鸟立于朱藤之上,全画墨色极浅淡,几乎全由水色画出。画家题诗:“古木参天倚碧霄,春光零乱好垂条,朱藤画罢无人赏,只有黄鹂吹洞箫。”作者似乎清楚地知道他的画知音难觅,但是绝不因此而媚俗,宁愿孤独寂寞。

  第五开,画芦花双燕。画家题诗:“水墨方裁燕子衣,深秋渐觉语声沛,春风红杏雕梁衾,萧瑟芦花便欲归。” 春去秋来,仿佛刚刚画好的水墨燕子正在呼朋引伴,离开温暖的巢穴,栖息萧瑟的芦花,即将飞向遥远的南方。画中水墨双燕“笔简形具、得之自然”,双勾芦花若有若无,意境空灵,思乡欲归之情令人动容。

作者:李镇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