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任熊及其《十万图册》(1-7开)

  任熊(1823-1857)字渭长,一字湘浦,号不舍,浙江萧山人,清道光至咸丰年间海派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艺术师法陈洪绶而别开生面,与之并驾齐驱晚清画坛,他与其弟任薰、其子任预、其徒任颐合称“海上四任”,又与朱熊、张熊合称“沪上三熊”。

  任熊童年家境清贫,其父任椿是萧山一带小有名气的民间画师,受其影响,任熊自幼喜爱绘画,父卒之后跟随乡村塾师学画肖像,由于不愿恪守粉本而往往窃变其法,引起塾师不满,很早就离开家乡,浪迹江湖,鬻画为生。任熊曾在定海观吴道子石刻,力摹唐人笔意,又与同乡陆治山侨寓杭州西湖,临摹孤山圣音寺五代贯休十六尊者石刻画像,寝卧其下,临摹不辍,对唐人画法的认识更进一步,作《仿贯休十六罗汉图》(现藏南京博物院)。周闲喜爱任熊的绘画,与之订交钱塘,邀其至自己的杭州范湖草堂,三年中,任熊日日临摹古人佳作名画,稍不满意,就再画一遍,直到与原作乱真或超越原作才肯罢休,通宵达旦,废寝忘食,画艺日益精进。在范湖草堂任熊结识诗人、画家、收藏家姚燮,姚燮邀其至自己的宁波大梅山馆。姚燮家收藏丰富,任熊与其在此朝夕切磋诗画,遍览宋元明清诸家。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任熊依据姚燮诗意,绘成《大梅山民诗中画》六册,一百二十页(此图之六册装原本,现藏香港私人藏家;十册装或为陆恢摹本,现藏故宫博物院)。“是册内容丰富,题材广博,有人物、仕女、武士、神仙、佛道、鬼怪、博古、花鸟、虫鱼、走兽、鞍马、山水、楼台、宫室等等,诗奇画绝,珠联璧合;一册之中,工笔写意,错杂出之,光怪陆离,不可方物。有清一代之册页,当推此为第一。”任熊在宁波、杭州、苏州、上海等地交游鬻画,娶刘文起之孤女为妻,生子任预,三十岁时已经声名远播。三十岁之后,任熊创作了《列仙酒牌》(四十八幅)、《剑侠传》(三十三幅)、《于越先贤传》(八十幅)、《高士传》(未完成,仅二十六幅)等一系列画稿并刻印传世。去世前一年创作的《自画像》(现藏故宫博物院),铁画银钩,汪洋恣肆,不仅是任熊的人物画精品,更是中国历代画家肖像画及自画像的代表作。此年他还创作了《十万图册》十开(现藏故宫博物院),亦属晚清青绿山水画之杰作。任熊三十五岁卒于萧山家中,卒之日,吴越之民,皆叹息不已。

  任熊工山水、花卉、翎毛、虫鱼、走兽,尤擅人物,十分全面,无一不精,其艺术意境雄浑,泽古深厚,脱去凡近,颇具宋人神韵。周闲《任处士传》中记载评者以为任熊的绘画“变化神妙,不名一法,古人所能,无不能,亦无不工。其布局运笔,惨淡经营,不期与古人合,而间古人所不能到。设色精采,复能胜于古人。”任熊不但深得古代优秀传统绘画之三昧,而且休养全面、饱游沃看,他“能吟诗填词”,“诸子百家,咸皆涉猎”,“能驰马,能关弓霹雳射,能为贯跤诸戏,能刻划金石,能断桐为琴、铸铁为箫笛,皆分利合度,能自制琴曲,春秋佳日,以之娱悦”,“游佳山水,必造其险奥,一树一石有奇致,亦必流连其间,日:‘此天生画本也’”。因此,任熊能够超越晚清其他文人画家戛戛独造。

  《十万图册》是任熊的传世名作之一。全画共十开,泥金笺本,青绿设色。画前有周闲题“参倪两王”四字,画后有周闲、黄鞠和竹溪居士跋各一段。十开均有任熊篆书图名“万笏朝天”、“万横香雪”、“万竿烟雨”、“万壑争流”、“万丈空流”、“万点青莲”、“万卷诗楼”、“万林秋色”、“万松叠翠”、“万峰飞雪”,下钤“任熊印信”白文印。从周闲跋文可知,元代倪瓒曾为陶宗仪画过《十万图册》,清代王翚曾摹一册,周闲得王翚摹本并随身携带于行箧中。任熊偶见,遂复作此本赠孙礼斋,但此本画法与王翚摹本有天壤之别,因此只是借用图名的重新创作。

  中国山水画自六朝至隋代展子虔、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形成青绿金碧一脉,两宋之交又分出金碧、大青绿、小青绿三种类型,南宋赵伯驹、赵伯骕兄弟将多勾勒、少皴擦、设色浓重、画风装饰的大青绿一脉发扬光大。明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李昭道一派,为赵伯驹、赵伯骕精工之极,又有士气。后人仿之者,得其工,不能得其雅。”元、明、清三代,受文人画影响,水墨为主、青绿为辅的小青绿逐渐取代大青绿成为青绿一脉的主流。任熊的《十万图册》是典型的小青绿山水,画家远师唐宋诸家兼及赵孟頫,近承与仇十洲与陈老莲,借题发挥、自出机抒,十幅画皆画风装饰、笔墨高古典雅、色彩富丽堂皇、构图千变万化,意境远尘脱俗,精工中见士气,得青绿之工,亦得青绿之雅,细细品读,令人叹为观止。

  任熊《十万图册》

  第一开“万笏朝天”,画壁立千仞的群山,山峰陡峭,层层叠叠,直上直下。画家先以松动的笔墨勾勒皴擦点染山石的层次,然后以石青、石绿自上而下多次晕染,远山用石青、石绿和淡墨直接画出,山石间点缀小片杂树,或浅或深。苏州“吴中第一山”天平山其山峰直立,峻峭嶙峋,当地的和尚将之比作文武百官朝见皇帝时所持之笏,故称作“万笏朝天”。

  第二开“万横香雪”,画苏州香雪海,画中一片高低不平的坡地,近处以水墨为主,远处以青绿为主,层层描绘,中间一条小溪蜿蜒流过,前景有一座小桥。溪水两旁及山坡上,一片雪白,仿佛大雪纷纷,其实是梅花凌寒开放,舒展冷艳的姿色,倾吐清雅的馨香,令人怡情陶醉。画家以白粉作白点撒落在画面上,时疏时密,给人繁花似锦、香气扑鼻的感觉。

  第三开“万竿烟雨”,画自右向左峻峭山崖石壁下一片茂密的竹林,氤氲缥缈的云雾弥漫在竹林间,形成一片波涛翻滚的“云海”。远景的山崖石壁和近景的山石以青绿法画出,流水以白描法勾勒,密密匝匝的竹林及波涛汹涌的云海皆自左向右倾斜,双勾,然后以石青石绿晕染。云海的双勾画法仿佛群山,山即海,海即山,山海不分,可谓“迁想妙得”。

  第四开“万壑争流”,画南方山林间淙淙溪水。春暖雪融之际,一股股溪水形成瀑布,呈现勃勃生机。山石简洁洗炼,以水墨分染层次,极具形式感。溪水瀑布以流畅的墨线勾勒,然后稍加分染,疏密有致,仿佛能够听见流水的声音。画面上部以双勾法画小丛杂树,点染石青石绿,东晋顾恺之从会稽山回来,被问及山川之美时,答曰:“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第五开“万丈空流”,画江南太湖一带的湖光山色。画面左侧有青绿巨石突兀耸立,其间杂树姿态俯仰,右下角亦有青绿巨石与之呼应。巨石之间的湖水以墨线画出层波叠浪,波浪轻轻拍打岸边,激起簇簇水花。远处留出大片空白,水天一色,波澜不惊,烟波浩渺,无边无际。如果说“万壑争流”画的是小溪之动、之满,“万丈空流”画的则是大湖之静、之空。

  第六开“万点青莲”,画盛夏荷塘。唐李商隐诗云:“隔树澌澌雨,通池点点荷”。又宋杨万里诗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绿色的荷叶,白色的荷花,层层叠叠。荷塘中右侧一块太湖巨石以水墨勾勒分染,更衬托出荷塘的无限生机。荷叶荷花呈S形向远处绵延,水面不勾不染,全部留白,意在突出荷花与荷叶。一派江南景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第七开“万卷诗楼”,画几高大的株梧桐、杂树,枝繁叶茂,树荫下露出一座楼阁的屋顶,透过开启的门窗,可以看到室内排列着整齐的书架,架上放满了书。梧桐、杂树的树干和树枝为水墨,树叶或为双勾或为点叶,皆罩染浓重的石绿。古代有许多藏书家,称自己的书斋为“万卷楼” ,形容主人书籍收藏之丰富。以“万卷楼”命名的书斋,由宋至清有数十家。

作者:李镇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