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5-30 22:24
“微镜—— 5 位艺术家的微叙事”
“微镜—— 5 位艺术家的微叙事”于2015年5月30日下午在上海狮语画廊揭幕。
展览由黄笃策展,受邀的五位不同年龄艺术家文倵、任芷田、李易纹、林科、胡为一的作品呈现了各自独特的美学品味,即在方法论上反映出灵活与多样,在媒介上表现出自由与扩张,在观念上呈现出精微与哲理。
黄笃
或许亦如展览《微镜》(Microscope)之题,黄笃指出,这不是一个宏大的展览,然而它却“以小见大”它所呈现的现状与中国当代艺术现状相吻合:“近十多年来,中国当代艺术进程像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一样呈现既多样性又碎片化的特征,即以往宏大意识形态的叙事和集体无意识的表述日渐式微,随之掘起的是自由的个体化或个人性的日常经验的微叙事。也就是说,当旧话语崩溃之时也就意味着新观念正在建构,并彰显了今天艺术语言嬗变之特征:回归艺术本体,重视抽象表现,走向日常叙事,呈现媒介扩张,强调观念表达,等等。如此的表征集中反映在艺术类型的方方面面——从绘画和雕塑,到装置和影像, 再到综合材料。”
林科动画影像电子乐总让人跳舞 2-04 数字影像时长:16’39” 5+1AP 2011
林科录像装置下载雨2号时长:2’31” 5+1AP2014年
刚刚获得第九届AAC艺术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大奖林科的作品出现在本次展览中。林科的影像"电子乐总让人跳舞”"是新媒体的集合体,即由互联网与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摄影记录与操作行为记录构成。他通过日常计算机系统以探索新的视觉美学。他以拟人化方法把自我设定成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换窗口。
胡为一低级景观3 影像装置 2014
同样的,也是刚刚获得第九届AAC艺术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提名大奖胡为一的作品也现在本次展览中。胡为一的作品“低级景观”集合了低级景观/现场电影的概念,并融⼊入了互动要素。面对该旅行箱,观众可以参与,通过按钮让被选摄像头旋转,改变不同的拍摄角度。旅行箱就如同一个“可移动式的电影院。“
胡为一在展览现场
这件作品也是胡为一为去年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开馆展《多重宇宙特展》特别制作的一件作品,在他看来,作品基本上延续了以前“低级景观”系列的概念——以现场电影有关:“有所不同的是,这件更偏向于叙事的,内容上也有所不同,这件作品更为主题化一些,是关于构建一个很乌托邦的世界。我把这些行业最顶尖人物,收集到他们孩童时的照片,从而把他们并置在一起,其实我们没有改变他们的身份,只是改变了历史的叙事方式。”
“它蕴含着解构电影的概念,把这些电影的元素容纳到一个机械的装置上,让电影变成一个自己可以播放的、不需要人工编辑,只需要构造一个轨迹和结构就可以运作,这让偶然性成为了无限的可能”胡为一说。
文倵 无题 亚麻布面油画 200x300 厘米 2015
文倵的作品通过手绘与机器的冲突暗喻了社会普遍价值观的混乱,进而直指当今社会与文化互相动摇的评价基准的根基。因此,文倵作品所彰显的操作性,显而易见地证明艺术生产就是一种思维方式。
文倵
在艺术家文倵自己看来:“我一直在尝试一种新的创作语言和独特的方法论,当我运用刀切开作品时,刀成为一种联系。刀是我的笔,笔是我的刀,当切割这一动作和我的绘画碰撞之时,这种偶然性、对立、突发性、稳定性与不稳定性,这是一种不同的关系,从而让作品产生一种不同的张力。”
文倵 无题 亚麻布面油画 100x100 厘米 2015
任芷田 追问2号尺寸不定 2014年
任芷田 20141101 丝绸、碳黑 50x50 厘米 2014
任芷田的绘画以碳黑为媒介,韵动优美的书法与碳黑的关系并置于画面,在千变万化中隐隐透出磅礴气息,草书恢宏之势在飞舞中得以浮现美感。
任芷田
而在作品《追问2号》中真实的自然中的石头,与一系列虚幻的空无的汉白玉重叠加之后成为了一种现实与理念的象征。任芷田说,“我更关心的是我们去怎么样认识世界、认识物,这种追问的累加与递进关系,是我在艺术创作中最为关心的。”
李易纹方阵布面丙烯 150x170 厘米 2014
李易纹 方阵 II 布面丙烯 80x80 厘米 2014
在李易纹绘画"方阵"、"方阵 2"中,他善于捕捉建筑的细部或局部,画面充满淡灰色的基调,寂静的环境,孤耸的建筑。他的绘画既拓展了绘画的修辞美学,⼜又建构了新的绘画叙事。
展览将持续至7月17日。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谢媛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