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众多群众前来参观画展
日前,我市著名画家曹明冉画展亮相中国美术馆,以“盛世荣华”为主题的画展,集合了曹明冉近年创作的60多幅精品,展出作品大多画的是牡丹。“从事艺术几十年,我的画始终以菏泽牡丹为主题。古诗词中的记载以洛阳牡丹为多,但在我的心中还是咱菏泽牡丹。”
曹明冉:常忆家乡那片牡丹田
中国菏泽网讯 上世纪80年代,曹明冉每年都要到牡丹园写生。和记者谈起当时的情景,曹明冉眼睛一亮,在家乡画牡丹的时光历历在目,家乡的那片牡丹田始终是他创作的源泉。“那时候赵楼的男女老少都认识我。时光茬苒,看花、养花的人变了,咱菏泽的牡丹没有变。如今我每年都要抽出时间,回去找找感觉。”谈得兴起,曹明冉说起花农们的辛苦,在众多媒体面前,当场赋诗一首:“牡丹花开让春风,五彩缤纷灿若红。南来北往看花客,当谢菏泽老花农。”
牡丹花田领画意
出生于牡丹之乡,画牡丹似乎顺理成章,雍容华贵的牡丹哺育了历代的画家。如今,曹明冉已经将牡丹视作生命的一部分。
1973年,在牡丹盛开的季节,曹明冉和全国各地的画家一样赶到菏泽的牡丹园写生。当时已经跟随崔星五学画多年的他,并不懂得如何面对牡丹写生,手拿铅笔不知如何是好。即便如此,曹明冉依然每天一早来到牡丹园,去观察牡丹每天的生长变化,每天早晚牡丹的不同形态。几天过去,牡丹愈长欲旺盛,可曹明冉的画板上依然没有牡丹的线条。
直到有一晚,曹明冉半夜忽然醒来,有如神助一般领悟到了牡丹写生的感觉。不等天亮,曹明冉就来到牡丹园,强烈的绘画欲望下,他一口气画出17幅写生稿。
当时正在园内写生的著名画家喻继高,看到他的写生很是欣赏,就问曹明冉是跟谁学的。曹明冉指指面前的牡丹说,跟它学的。
几十年过去了,曹明冉自己也没有搞明白,为什么苦寻突破不得,一夜醒来竟然通了。现在曹明冉每每提及这段经历,所有人都觉得在听段子。
现在,曹明冉每年都要完成一幅20米长的牡丹白描长卷,每每画牡丹,脑海里都是家乡的那片牡丹田。
煤场买煤遇恩师
曹明冉从小就对民间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听快书,看社戏,为了看石碑上刻的牡丹,常常爬到高高的石牌坊上。
恩从崔星五,对曹明冉说来也极富戏剧性。1960年的一天,他拉着平板车去煤场买煤。一开始煤场没有一人,在开发票收钱的屋里,曹明冉隔着窗子看见墙上有一幅墨枇杷,是我市名家崔星五的作品。他觉得这么好的画放在煤场里可惜了,看看四周没有人,他就推门进去把画揭了下来。正在这时,门开了,煤场的会计进来正好看到,质问他怎么跑到这里“偷画”来了,曹明冉说道:“我是想学画画。”会计是个热心肠,见这他喜欢画画,不但没有责骂,还把他当成知音,下午便带着年少的曹明冉去拜见了崔星五,崔星五从此把曹明冉收为门下。
曹明冉告诉记者,崔星五先生曾师事于齐白石、张大千,笔墨精到,做人达观,经常教导他,“不能只看牡丹的样子,要多琢磨牡丹的精神”。
情系牡丹解烦恼
常常会有人问曹明冉为何钟爱画牡丹?曹明冉说,他的家在“牡丹之乡”,他画的都是菏泽牡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画风,因为人生际遇的不同,作品的表现各异。在曹州牡丹园写生的那几年,是其人生中最为窘迫困顿的阶段,各种社会难题交织在一起,让他身心俱疲,只有在牡丹面前,方可让其放下一切,心无旁骛地将情感之水倾泻在万亩牡丹田中。那时候小女儿才四五岁,跟着他在原菏泽师专生活。小女儿天天脖子上挂着门钥匙,每到食堂开饭的时候,她就一手提着搪瓷碗,一手提着小板凳去学校教工食堂打饭。因为个子矮,需要站在小板凳上才够得着打饭的窗口。那时候住的是筒子楼,只有一间屋,没有画案,但为了画画,他就把床改造成了画案。每次写生回来,把被子掀开,在床板上摊开毛毡和宣纸,根据写生稿,用毛笔记录下当天最有价值的一些心得。经常是在一盏暖暖的灯光下,女儿在旁边或写作业或玩耍,他在画画。转眼近30年过去了,现在她已经做了母亲,面对自己的小孩,不知道她还是否记得起这些童年生活的镜头。
这些年来,只要身体允许,他每天都要画几笔,这种日记式的草稿已放了好几个画柜。他说这是一个画家应该做的功课,古人讲的“笔耕不辍”也是这个道理。
巨幅牡丹贺全运
2009年,曹明冉应邀为山东全运会的贵宾厅画了一副巨幅牡丹图——《锦绣中华•祥和昌盛》,画卷长5米、高1.6米,胡锦涛主席与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握手时,身后便是这幅画做背景。之后,便有人认为曹明冉的画价将会大幅上升。曹明冉对此不以为然,他说画的价格由市场决定,不是由画家本人决定的。“选择你的画,是因为画的内容和风格能够上墙,能够吻合相应的环境,这同样不是由画家所能决定的,不是说我想上就能上的。”他说,对于挺平常的一件事,有些人看到的是社会价值,有些人看到是商业价值,也有一些人看到的是其他方面的价值。画家不应该过分关注自己画的价格,最近齐白石的一副作品拍出了4个多亿的高价,但这和齐白石本人有什么关系呢?无论这幅画价格多高,齐白石都不知道了,当年他画的一幅白菜都不能换来胡同里一棵仅仅两毛钱的大白菜。
这些名和利,不是曹明冉关注的事,他觉得,画家关注的,应是画好画、做好人。画品即人品,没有好的做人,无论当下画价被炒得多高,终有会有掉下来的那天,因为少有人家中会愿意藏有一副品德不高的画家的作品的。
画展厅里留言本上,一位在京工作菏泽人留言到:赏君富贵图,盛游洛阳园。以赞美曹明冉的牡丹栩栩如生,胜过去园子里参观。曹明冉看过笑道:胜过洛阳园,是因为画的是菏泽牡丹。
“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是家乡的那片牡丹田难以割舍,明年回家有机会定要去牡丹园找找当年的感觉。”曹明冉告诉记者。
文/图 记者 张 啸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