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3月30日,刘可个展“瞧,这”在广东当代艺术中心开幕。由冀然担任策展人,本次展览以艺术家的最新创作《瞧,这》及其核心作品《力比多的迭奏》展现了艺术家对能量流动的深度探索与艺术语言的创新建构,以同名文章《力比多的迭奏》为引,揭示了作品中暗藏的能量密码。
开幕现场
作为心理学名词,力比多(libido)是弗洛伊德理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述,原本用以专门表述本能,冀然以此作为对刘可在艺术实践中对能量流动进行系统探索的描述。刘可用“能量”为核心重构了艺术的物质根基:颜料不仅是色彩载体,更是能量传递的介质;画布不再是静态平面,而是承载能量交换的场域。主办方表示,来到现场的观众目睹的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一个持续涌动、永无定型的能量宇宙。
艺术家刘可
策展人冀然
刘可的近期创作《瞧,这》系列,更强调色彩的冷热对比以记录能量的转换。有的作品在主题上向经典画作与大师致敬,却也融入了他那标志性的个人风格;而与湖南宁乡煤炭坝迭奏山有关的巨幅新作《力比多的迭奏》,不仅将西方神庙建筑抽象化呈现,还在能量流转与创作地点之间形成双关,使“迭奏”的意涵悄然显现——“山体”在运动中的生命节奏,与艺术家日复一日的笔触叠加达成隐秘的契约。这种跨越物质与时间的共鸣,是能量在约束与释放间的动态循环,也是艺术家对既有机制的突破与挑战。
同时,在本次展览中展示的大理石装置,艺术家让画布上的曲线与地层物质中的曲线产生叠加。用工业的精确性来完成对大理石的塑性,这既是现代化工业手段在艺术创作中的表达,也反身性的凸显了艺术家对“上手”与“在手”的另一层思考。
展期持续至2025年5月30日。
瞧,这
2025.3.30-2025.5.30
开幕时间:
2025.3.30 16:00
艺术家:刘可
策展人:冀然
主办机构:广东当代艺术中心
展览地址:广州市海珠区阅江西路370号广报中心北塔6层
前 言
力比多的迭奏
Reverberations of Libido
刘可在艺术实践中通过对能量流动的系统探索,逐渐形成具有内在逻辑的自发性创作脉络。条状风格的画面上,垂直排列的色块是规则的视觉呈现,而不同材料的交融则是突破约束的痕迹。无论是在创作过程中,还是作品的最终呈现,胶带的黏合与剥离过程,如同能量被暂时固定又不断挣脱的循环,每一次覆盖既是对秩序的重申,也预示着新的可能。
刘可《瞧,这》之一 150cm×150cm,布面综合材料,2024
艺术家的近期创作《瞧,这》系列,更强调色彩的冷热对比,以记录能量的转换。有的作品在主题上向经典画作与大师致敬,却也融入了他那标志性的个人风格。画面上,笔刷“上手”的力度与速度被转化为可见的轨迹,表层颜料的快速凝固与底层的缓慢渗透,形成时间的双重刻度。饱和的红与绿在交叠中产生视觉温差,红的躁动被绿的克制不断中和。不同的时间刻度与色彩温度建构了叠加色块之间瞬息万变的距离,起伏不定的距离感与重力差让“存在”生成于“图层”之间,既向下绵延,又不断复归。这种“差异与重复”让画布成为能量变化的直观表征,不仅捕捉瞬间的爆发,而且折射出艺术家的长期积累。
与此同时,那高浓度的色域在边缘形成不可控的肌理,而画框的硬边却试图约束色彩的路径。在另一个维度上,画布纤维的自然吸附与色彩的人工固化,在微观层面展开持久的拉锯。艺术家将“全部感官”的思考,融入每一次“上手”与“在手”的转换。这种身体与思想的经验过程,也是一种生命体验的多维表达。终于,风格与物质的交融展示出画面内部的细微视角:所有规则都在与流动的能量持续角力。
刘可《你·我》160cm×60cm×15cm,卡拉拉大理石,2025
展览中,巨幅新作《力比多的迭奏》完成于湖南宁乡煤炭坝的迭奏山。作品将西方神庙建筑抽象化呈现,并在能量流转与创作地点之间形成双关,使“迭奏”的意涵悄然显现——“山体”在运动中的生命节奏,与艺术家日复一日的笔触叠加达成隐秘的契约。这种跨越物质与时间的共鸣,是能量在约束与释放间的动态循环,也是艺术家对既有机制的突破与挑战。
关于艺术家 About Artist
刘可
1976年出生于湖南宁乡,现工作生活于广州、宁乡。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兼油画系主任;湖南煤炭坝迭奏山学院副院长;松山湖盒子美术馆、顺德盒子美术馆执行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个展:
2024年,“刘可个展”,巴博罗艺术馆,佛山;
2024年,“飞跃比利牛斯山”,赛森艺术空间,上海,中国;
2024年,“眼见未实”,寻画廊,太原,山西,中国;
2023年,“刘可:欲望的结构”,K空间,成都,中国;
2023年,“刘可:左侧是大海”,白石画廊,香港,中国;
2021年,“我的心即漩涡——刘可作品展”,壹美美术馆,北京,中国;
2021年,“每一天都是最后一天,每一天都是第一天”刘可个展,K空间,成都,中国
2019年,“原乡的抽象与具像:刘可艺术展”,慕尼黑国家工作室展廊,慕尼黑,德国
2019年,“通道:刘可个展”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中国
2019年,“原乡·时间轴:刘可作品”,肯普滕美术馆,肯普滕,德国
2018年,“圣维克多山,刘可”蜂巢(深圳)当代艺术中心,深圳,中国
2015年,“蔚蓝之上的聆听”刘可个展,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4年,“象外造”刘可个展,极空间,广州,中国
2013年,“条控”刘可个展,空间站,北京,中国
2010年,“困局”刘可作品展,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中国
部分重要群展:
2024年“Guang Mei——科特利尔教堂的回声”,阿维尼翁科尔得利修道院,法国
2023年“寂静的漩涡——猪熊克芳、权纯益、刘可”中日韩三人展,白石画廊,北京
2023年“15238—韵律小组群展”,奥古斯堡美协美术馆(荷尔拜因故居博物馆),德国
2022年,“踪迹与在场——当代艺术邀请展”,悦来美术馆,重庆,中国
2021年,“折叠Folding:关根伸夫、刘可、吴杉、闫博”站台中国,北京,中国
2020年,“珠三角当代——单元三:空白存在中的魔幻世界”,牛房仓库,澳门,中国
2019年,“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进京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9年, “天桥交叉的经验”,武汉美术馆,武汉,中国
2019年,“风格派及未来——中欧当代抽象艺术家联展”,合美术馆,武汉,中国
2018年,“抽象+Abstract plus-抽象绘画在中国的新的可能性”,原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8,“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华侨城盒子美术馆分展场公共艺术部分:共生未来”,华侨城盒子美术馆,顺德,中国
2017年,“深圳工业站”2017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罗湖分会场,深圳工业站,深圳,中国
2017年,“趴刻”,广州华艺廊&都柏林科林画廊,广州&香港,中国
2016年,“腾挪——一所民宅艺术机构的自治之维”,盒子艺术空间,深圳,中国
2015年,“秩序的边界:抽象绘画的中国途径”,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4年,“积极空间”,时代美术馆,广州,中国
2013年,Reflective Nature # a new primary enchanting sensitivity,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肯尼亚国家馆,威尼斯,意大利
2012年,“最绘画——中国青年油画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0年,“睬你都傻——当代艺术在广东”艺术展,53美术馆,广州,中国
2009年,中泰艺术交流展,泰国艺术大学美术馆,曼谷,泰国
2008年,“超以象外”——中国抽象绘画艺术展,澳门艺术博物馆,澳门,中国
2007年,“玻璃”中国当代抽象艺术邀请展,K画廊,成都,中国
2006年,“转移——从昌岗路出发”当代艺术展,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广州,中国
2005年,“逢简行动”艺术展(第2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之自我组织)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
2003年,“转向”2003《当代美术家》首届年度邀请展,重庆美术馆,重庆,中国
2003年,第三届中国油画大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关于策展人 About Curator
冀然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北京市优秀博士毕业生,法国高等艺术研究院硕士、巴黎国际商学院硕士,现任职于广州美术学院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为美术馆学、博物馆学与文化政策。“泛东南亚三年展”策展研究员,策划“翻山越海:刘博智缅甸华人文化摄影”以及“文献展”板块;策划“瞧,这”刘可个展、“无限场域”多里安·高迪中国首次个展、盒子美术馆五周年文献展、“绵延”吴杉个展、“海与迭奏”花田和治个展、“洞察之律”王蓬个展、“流动的间隔”金亚楠个展等多个展览。另策划佛山市禅城区“无界艺术”社区项目,兼任东莞松山湖盒子美术馆学术副馆长。代表论文如《生态博物馆学——形成与演化的再思考》《直面法国当代艺术危机——法国社会基金系统的建立与变革》《文化民主化在法国——法国大区艺术基金体系研究》《观念、物质与艺术博物馆——“艺术家书”和“展览/画册”的“博物馆化”》等。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