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郎祎:​人如水墨画中立,山向芜尽处山横

——专访内蒙古自治区绘画艺术家郎祎先生
全媒体记者:张行方

undefined


唐朝郑谷描写水墨画的七律《所知从事近藩偶有怀寄》诗云:
官舍种莎僧对榻,生涯如在旧山贫。
酒醒草檄闻残漏,花落移厨送晚春。
霜台伏首思归切,莫把渔竿逐逸人。
整首诗歌形容水墨画的气韵流动、缥缈俊逸的画风,非常有意境。
而作为水墨画领域佼佼者的郎祎先生,恰恰是最能代表诗歌中所描绘的这种作品的意境。
中国画是以“气”作为自己存在的特性,“气”构成了中国画的基础,而水与气之间天然地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多重通道。由水化为气,既是自然的物理想象,又隐含着中国绘画艺术独特的变异;既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又代表着天人的合一玄妙。
水作为对象和元素构成,直接与中国画的气脉相通,使中国画最终有了一个气的格局。
水在宣纸上干涸后,它的表面留下的痕迹,构成了一种完全“透明”的绘画,使之以墨,形成了惟妙惟肖的水墨佳作。

undefined

郎祎先生,男,又名郎国平,号:青山人。现为中国美协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会员,呼和浩特市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画院院长,内蒙古青少年书画协会副会长。
郎祎先生作品《大山的呼唤》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展内蒙展区入选。
郎祎先生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内外美术展中获奖并在报纸杂志刊物发表。
郎祎先生的作品平、圆、留、重、变,浓、淡、破、泼、渍、焦、宿因画而异。 讲究“骨法用笔”,不讲究焦点透视,不强调环境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的影响,讲究空白的布置和物体的“气势”。
他的绘画是“表现”的艺术。“气韵”、“境界”、“气势”“层次”等艺术手法无不充斥其中,大放异彩。
郎祎先生正值盛年,作品渐入炉火纯青之境界,相信在未来的画坛他将像一颗光芒四射的星星,照耀绘画艺术世界的万里晴空,让万众数目。
他,一定行!
责任编辑:高华芬
附:郎祎先生绘画艺术作品欣赏——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