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越过时间的凝望——关于刘恚君的新作

  中国今天的艺术之丰富、艺术家之众多,可谓史无前例、世界独特。这是近些年来有目共睹的现象和事实,本质上讲,这是一种文化爆发力的结果,一方面它受到举世关注,又一方面受到艺术界的反思和争议。其中有很多重大的文化选择话题,也有重大的社会转型与建构的课题。譬如,写实主义绘画,在中国是最普遍的画法,而在西方美术史上曾备受压力,经历了很多次的挑战,至现代主义似乎达到了完全颠覆的地步。它在中国的引入与发展,又拜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之所赐,成为主流的政治意识形态绘画语言。但经过一轮的现代主义艺术实践之后,似乎又遭到了中国式的挑战。那么,究竟如何实践写实语言呢?它是否在中国的艺术环境里不可为呢?理论的提问不等于实践的真实性,只有面对具体问题时,这种讨论才变得有针对性。例如,今天艺术史的写作已不再唯一种模式是从,同时也不再一种政治宣示,而倒是真实的个体价值的展现和呈露。进入到新世纪,艺术不断转向,艺术的自由更加向多维视角发展。

  艺术不再唯画面形式所束缚,开始向不曾的精神与观念层面拓展。对于刘恚君这样经历过多种语言实践的艺术家来说,他最终选择具象写实并非满足于视觉的容易识别,而是以一种明确的视觉对象来展示不明确的语义观念,用具象的手法来探索心灵世界的空间。他的作品摆脱了当今写实油画普遍存在的照相式的描摹复制的创作方法,而是以理性思考为基础,用自己天才般的造型能力和对色彩的恣意展控来表达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是批判的内省式的超现实的创作,与主流意识形态式的写实语言不同,他的画面上那些不可能存在的空间,强烈厚重的黑白对比,想象、夸张与写实的完美融合,传递着画家的哲学思辨和智慧灵光。刘恚君以前的乡土写实作品也颇具张力,体现了上一个世纪中国艺术家的共同追求,即如何让画面松动与自由起来,是那个时代的精神促使艺术家寻找这种形式的自由。

  刘恚君现在的绘画作品则小幅为多,目的是可以捕获作者一瞬间对世界的感知,如作者所言,这种发自内心的瞬间感悟必须在紧凑的时间内转化为视觉图像。从这个角度讲,作者从松弛的方法走向缜密的表现,是一种矛盾的对抗。这种矛盾源自作者内心的困惑——实的矛盾和历史的遥远,更主要的是我们经过新一轮的艺术历练和生活经验之后,艺术家的内心不是向外就是向内。向外可以张扬,不事遮掩,只求释放;向内则不在于语言的形式,也不畏惧流俗对语言的冷漠。这里的要点是能否将语言内化到思想观念的传递上,或构建出某种隐匿的内心世界。

  刘恚君突出的地方就是他努力将自己对世界存在的疑惑翻译成图像,在这些图像里,有生命飘逝的挽歌、有不可知的神秘、有隐匿的伤感、有走不通的空间、有虚无的提问、有时光的颠倒,等等。这一切似乎是作者有一个心结在里面,有一条跌跌撞撞的路横亘在前方。我们每个人都有纠结的地方,而艺术家却要很固执地把这种纠结再现出来。至于再现的手法是写实具象、还是抽象表现、抑或观念结构都不过是手段而已。刘恚君则以具象的在场来寻找他纠结的问题,这是他经过选择的一种必然,只有明确的视觉才能让幻化的问题呈现出来,而且是以悖论的方式直击视觉形象。如《天堂之门》、《自由之门》、《寻道》、《蜘蛛》、《不流动的水》等,它们都将空间虚拟化,在可以确认的视觉面前,处处是世界经验的矛盾和不可能,它们成为视觉隐喻,折射了世界存在的困境。

  刘恚君是那种沉默、好静的人,内心里总在思考很多事情,特别对于自己身处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总试图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解读。因此,他的一部分作品就体现了这种个性化的沉思,有如一首抒情诗,缓缓吟诵,悠扬低沉,如《摇曳的烛光》、《子非鱼》等。他常常在作品中用女子形象幻化了他的沉吟思索,这些女子带有很强烈的忧郁气质,美丽、神往,但又置身在荒诞的环境或氛围中,使人心生悲戚爱怜之意。也就是说,作者将造境当做一种问题叙事,提出与生命、与时间、与困境发生关联的话题。这些图景超出日常经验,但又每每通过逼真的效果将问题更加戏剧化,所谓写实具象的特质就充分发挥了出来。如果不是这样逼真的视觉性,就无法传达作者心中那郁结的思考。但他不是走风景化或静物化的写实一路,而是向瞬间叙事上发展,往往用片断的景象前发出某种疑问,如《古人不知今时月》,对斗转星移的时代变故发出感喟,伤逝之叹是一种历史的苍凉,有万般的无奈;《歌唱的不都是鸟》以荒诞的场景直接提示了囚笼与自由的对峙;《蚂蚁》未尝不是卑微生命的赞歌,女子完美的身躯予微小世界以巨大呵护;《门》是两种世界的期待,也许永远都是陌生相隔;《一弯冷月空留》则是存在的分离和孤独;《一缕清烟》是物是人非、生命转瞬即逝的视觉化;《移动的月亮转动的影子和不动的门》是恒久无常之间的暗喻;《短暂的花季》又是生命与时间的对抗……

  刘恚君对自己很确信,这源自他在繁华尘嚣之外的思考,他想解读他周遭的一切,他被矛盾的现实所困扰,进而对艺术的表达更加执着,他从不放弃艺术的理想,他也不畏惧艺术语言的多样化选择,他能够秉持写实语言,即意味着他对自我艺术的态度,使得他能够从这样的艺术语言中发现他的优势和表达思想的细腻之处,也使得他可以沉浸在自己的想象王国里畅游神往。刘恚君一直所致力的,就是希望实现自己的艺术之变,而这种艺术之变关键也在于艺术家的情思是否融入到创作中,是否以绘画形式的独特内涵来描摹想象的空间由现实空间进入到超现实空间。刘恚君希望能够逾越形式维度的羁绊,去自由地袒露世界的秘密,当这个秘密被呈现了,就越过了时间的羁绊,从而就朝着艺术的自由迈进了。

   2010年11月21日于北京花家地

作者:王春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