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你吃了吗?过去中国人见面打招呼的习惯用语,有时甚至在厕所里碰见也问这句话。因为人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是人维持生存的最低保障,也许是以前的人饿怕了,才养成了随时都问吃没吃的习惯。
中国人确实经历过食不裹腹的饥饿年代,那时“看菜吃饭”是每个家长对子女的家训。记得民间流传一个段子,一个单身父亲照看两个小儿子,每次吃饭没有菜,只能挂一个咸鱼,然后对儿子讲,看菜吃饭,看一眼咸鱼吃一口饭,一天弟弟高声叫爸爸,说哥哥不是看一眼咸鱼吃一口饭,而是看了咸鱼两眼才吃一口饭。爸爸安慰小弟弟说,别管哥哥,随他去,让他多看,咸死他。
新一代的人这句话可能不那么用了,但他们仍然也有一直困惑不解的地方是为什么北京饭店不是专门卖饭的,为什么中国大酒店也不是专门卖酒的。
当有一句语,不管是老一辈,还是新一辈在一定的场合都要使用的就是“哈哈,明天我请你吃饭”。
是啊!也许中国人从一个饥寒交迫的时期,过度到一个物质丰盛的年代,所以,一提到吃饭,喝酒,这觉得是对人招待或者感恩的最高礼节。
现在中国人条件变了,许多人不吃饭了,理由是为了减肥,饿几天是正常的事。赴约吃饭称之为应酬。陪你吃饭是给你面子。从充饥的吃饭概念到吃饭是应酬的概念,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中国人现在生活好了,但有些人很快就忘记了过去的苦日子。你看现在的请客吃饭,几个人,叫上满桌的菜,饭毕连一半的菜都没有吃完,剩下满满一桌菜,多半的人是剔剔牙,一走了之。
现在有句流行语叫“吃、喝、玩、乐,吃是最便宜的,再怎么吃也吃不了多少钱。可一旦喝酒,那价位一下子就上去了,比吃饭贵好多倍。而玩乐,那就没有底线了。”
但有时候,中国人吃饭不是为了单纯的吃饭,其实是通过餐桌、气氛融洽好谈业务,好做买卖。吃饭是最好的社交,吃饭也是润滑社会资源最好的途径。
其实,有时候,吃饭真不如喝茶,喝茶是那么的雅致和闲怡,试想一下,在喝茶的境界里,在茶杯中发现了一粒米饭,那该是多么的倒味和恶心。
由于当今的吃饭越来越失去了吃饭的本来意义,说是吃饭其实已经延伸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含义:通过吃饭来维系亲情,来报答酬谢,来商业操作,来庆典红白喜事等等,再说,当今的餐馆也没有真正定位在吃饭。中国是水稻大米之国,哪家餐馆有象样的大米;面是中国发明的,可哪个餐馆有象样的面条?
现在生活好了,都讲究多吃菜少吃饭,对主食米饭的摄入慎之又慎。其实吃饭已渐渐失去了吃饭本来的意义。
在我人生的岁月中,有这么一次吃饭我认为是一次真正的吃饭。
那是一次到三峡写生,进山后迷了路,很晚才找到一个山区深处的护林站,我说明情况后,几个护林工热情地接待了我。我饿了一天,加上在恐惧中赶了一天的山路,饿得我天昏地转的,在昏睡中,只听有人在小声议论,山下好几天都没送米上山了,大家两天都没有吃主食了,唯一的一点米今晚煮了吧。原来护林工白天都在巡山工作,每天都是很晚吃饭。模糊中,有人叫我吃饭,护林工叫我和他们一起坐在一个搭拼的小桌前,每人拿着饭碗自己盛饭,当时我拿饭碗的手是颤抖的,他们叫我先盛,本来没有我的饭,我额外地吃了人家的饭,以致最后几个护林工碗里都没多少饭,我非常不好意思,但他们说说笑笑,并开玩笑地说道:城里来的画家优先啊!那晚的一碗饭,按我当时饿成那样,本该是一顿狼吞虎咽的,可那天我是愧疚地望着宿生的护林工和他们手里空空的饭碗,胆怯地一口一口地吃的,没有新鲜菜,只有一盘咸菜,可那天是我有生以来在真正的吃饭。我一边咽着泪水,一边嚼着山区的雪白大米,吃了一群陌生的人从饥饿中给我省下的一顿永远也忘不了的真正米饭。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