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6-12 10:12
1974年,沉睡了近七个世纪的宋代海船在泉州后渚成功发掘,举世震惊,它的发现、发掘充满了故事,40多年后,亲历者细述发掘过程——
林祖良(左)向本报记者细述古船出土的往事 (陈小阳 摄)
1974年,这艘沉睡了近七个世纪的宋代海船在泉州后渚被成功发掘,举世震惊。(林祖良 供图)
(记者吴拏云 通讯员林祖良)当前,在“一带一路”国家政策的带动下,“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越来越受到外界关注。近日,广东媒体来泉追寻“海上丝绸之路”的踪迹,其中,泉州开元寺古船陈列馆内的宋代海船备受关注。这艘古船对泉州人来说并不陌生,但其出土的经过却鲜为人知。
记者采访了原莆田市博物馆副馆长林祖良先生,他于1971年至1976年曾在晋江地区革委会文化组从事文物保护等工作,全程参与了泉州宋代海船的发掘工作,从他的亲述当中,我们可以触摸到那段褶皱的历史,并揭开这段尘封往事的一角。
后渚港区位于泉州湾内,宋为临江里,元为后渚浦,清属三十六都。它的西北面有桃花山的支脉为天然屏障,东南面与白沙、百崎隔海相望,背山面海,形势极为险要。这里水深港阔,终年不冻,自古以来就是泉州通往世界的重要远洋口岸。
1974年,一艘沉睡了近七个世纪的宋代海船在泉州后渚成功发掘,举世震惊。从那以后,各国从事文博考古研究的专家学者纷至沓来,“泉州”二字一度频现多国报端,中世纪刺桐港的辉煌岁月更如重生般,华丽铺陈于学者们的笔下。这艘宋代海船的发现,揭开了我国造船史及海外交通史研究崭新的一页,甚至被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誉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泉州湾古船出土也被《考古》杂志列为“197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为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泉州认定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提供了重要的物证。
41年弹指而过,老了时间,旧了故事。当年宋代海船发掘工作的许多重要参与者,如张立、林文明、庄为玑、许清泉等,都已相继故去,这一历史性事件的见证者越来越少。在林祖良先生的讲述中,这艘古船是在非常偶然的情况下被发现的,它的身份认定也颇费了一番工夫。
千百年来,泉州港“吞吐四海云帆,鼓荡八面来风”,“海上丝绸之路”在这里流光溢彩,展现蓬勃生机。宋元时期,泉州通过海外贸易与世界各国建立起了深厚友谊,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多元文化交融、交汇之地。泉州湾后渚港区宋代海船的发现与发掘,是中华民族与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镌刻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友谊,以及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永恒记忆。通过这艘古船,重温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长期以来所建立的传统历史友谊,意义非凡。而那些为海船的发现、发掘、修复和保护作出无私奉献的人们,也理应被载入历史宏卷,为后世所铭记。
(相关报道见第十八版)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