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圆明园西洋楼成为北京首个公众考古场所

2015-06-16 17:27

遗址发掘不再神秘,民众可在现场目睹考古全过程。圆明园内的西洋楼遗址作为北京第一处“公众考古”场所,6月13日正式面向社会开放。

今天是中国文化遗产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保护成果,全民共享”,推广“公众考古”。“公众考古”通俗解释就是考古大众化,以开放的形式,让民众了解什么是考古。

在西洋楼遗址考古现场,四周没有封闭围挡,仅设立简单隔离标志,民众可近距离目睹考古发掘全过程。考古专家先用小铲轻刮文物沉积泥土,寻找文物痕迹,再用刷子轻轻扫去泥土,文物轮廓逐渐变得清晰。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圆明园考古研究室主任张中华介绍说,此次对西洋楼的考古挖掘,主要是确定西洋楼遗址精准位置,了解文物遗址保存现状,计划在今年年底实施西洋楼海晏堂蓄水楼遗迹本体加固保护。

文物部门将力争用3至5年时间,分期逐步开展圆明园遗址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摸清圆明园遗址的整体格局、山形水系和遗址布局,推进圆明园大宫门景区、九州景区等重点区域的考古勘探与发掘。

此次考古严格按照国际通行的田野考古操作规程进行,在现场具备必要的文物保护及安全条件前提下,游客可以参观并从现场的说明中了解更多的考古知识。

据介绍,圆明园遗址启动“公众考古”在北京还是第一次,今后北京在积累并总结“公众考古”经验的前提下,对有条件的发掘现场将逐步尝试对公众开放。

据记者了解,为配合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北京已经启动了68处抗战类文物保护工程,包括宛平城、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房山蒲洼乡兵工厂旧址等,预计投入资金6800余万元人民币。

作者 于立霄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