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青釉瓷器颜色介绍

2015-06-19 08:59

  青釉,中国瓷器著名传统颜色釉,亦称“青瓷釉”。古代南方青釉,是瓷器最早的颜色釉。所谓“青釉”,颜色并不是纯粹的青,有:月白、天青、粉青、梅子青、豆青、豆绿、翠青等,但多少总能泛出一点青绿色。同时,古人往往将青、绿、蓝三种颜色,一统称为“青色”,例如许之衡《饮流斋说瓷》称:“古瓷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下面简单介绍青釉瓷器颜色:
  第一,豆青
  豆青起源于宋代的龙泉窑。本来东青、豆青都属于一类,以后才各具特色。明以前微近黄色,到清代就纯近绿色。明正德年间的豆青,色浅淡而闪黄;康熙时则色深,釉面润泽,釉质剪影。这是各式器皿上的豆青釉,均施于表面,器里及底部仍为白釉。
  第二,缥色
  缥原为一种淡青色的帛。所谓“缥色”,就是指青瓷的如缥的釉色。瓯瓷的釉色就是缥色。其色淡青,在淡灰绿色中,青的成分较多。但由于火候不一,釉色也不太一致,有深灰绿,青绿,黄绿,甚至还有灰色和带烟焖暗红色。釉质分两种:一为透明玻璃釉,釉质较肥厚,多开片;一为不甚透明玻璃釉,经还原焰烧成。
  第三,秘色
  据《高斋漫录》记载,“秘色瓷器,世言钱氏有国日,越州烧造,为供奉物,臣庶不得用,故曰秘色。”后来的文献都附和此说。实际上,秘色是青釉色调的一种,色泛灰蓝,釉面无光。秘色也并非始于钱氏,唐代已有,盛于五代,衰于南宋,元明时中断。宋时的余姚上林湖烧秘色瓷器,这时的釉色不再是那种青中微微闪黄的不成熟的还原色调,而是一泓清水般的湖绿色。因此国外也有将秘色称为翡色。
  第四,粉青
  粉青为石灰碱釉的一种。它以铁的氧化物为主要呈色剂,还有少量的锰或钛。粉青的作法是生坯挂釉,釉厚1—2.5厘米。入窑后经高温还原焰烧成,釉色青绿淡雅,有如青玉一样的艺术效果。 粉青釉为南宋龙泉窑首创。宋代官窑和以后的景德镇都有成功的粉青产品。
  第五,天青
  据说五代后周柴世宗时,朝廷官史请示烧造御用瓷器的造型和设色,柴世宗答以“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采”。根据这一颜色创造出来的釉色叫“雨过天青色”,即是 天青釉。有关文献中提到汝窑的釉色也叫天青。就藏品来看。天青釉发展到清初巳达顶点。康熙时期的官窑产品,天青釉略带蓝色,釉薄而坚,莹润光洁,无开片,民窑的青色较深,釉层较厚。到雍正时,釉色幽淡隽永,更是引人入胜,但到乾隆以后,由于青料质劣,釉色阴沉,被称为“鬼脸蓝”。 责任编辑:小萌

来源:中国文物网-收藏-瓷器陶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