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5-30 11:25
□韩帮文(广州)
和很多熟悉他的人一样,卢延光对连环画泰斗贺友直先生作古,也感到特别的惊诧。在他去世前两三个月,卢延光知道,他依旧在绘制一套上海民国时期的故事连环画。而就在去年中秋节,卢延光还给93岁的贺老邮寄了一盒月饼,并收到他的一封亲笔回信,得知近日一切都好。
从1985年开始,身在广州的卢延光都要给自己崇敬的前辈寄一盒广式月饼。这样的习惯延续了31年,贯穿着两代连环画人的深厚情谊。
早在1981年,卢延光到北京参加全国连环画交流会,在名家云集的场合认识了贺老。从此往后,两人的交往就变得频繁。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卢延光担任广州美术馆馆长,邀请贺老到广州举办了“贺友直连环画展”,展出包括《山乡巨变》《小二黑结婚》在内的经典作品。在这之前,广州美术馆收藏艺术家的作品是没有报酬的,但从贺老开始,就有了收藏费。那个时候,广州美术馆收藏了贺老的一套《小二黑结婚》连环画手稿,支付了一万多元的收藏费,权当对这位连环画界顶级人物的尊敬。这点收藏费也许算少,但贺老并没有计较,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笔钱。
贺老对卢延光的连环画创作一向认可,写信鼓励、在讲座上点名推介……卢延光念兹在兹。而正是在贺老等诸多前辈的注目中,卢延光的连环画创作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200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了《卢延光连环画精品集》,涵盖了《关汉卿》《棠棣之华》《长生殿》《强中更有强中手》等9部经典作品。翻阅卢延光的连环画,会发现其作品具有明显的装饰性特点。他用点、线、块的疏密构成黑白灰的节奏关系,以实带虚,笔笔到位,井然有序,黑白相间,细致入微。他善于用硬笔描线,线条游动圆润,韵律感十足。
卢延光的这9部作品主要完成于上世纪80年代的前半期,当时恰是连环画风潮最火热的时期。其实,他最早的连环画创作完成于1979年。彼时,画家苏森陶接到一个连环画约稿,但苦于没有时间创作,就找到刚过而立之年的卢延光,嘱咐他去完成。“当时出版一本正式的画册非常困难,有这样一个机会,我当然想去画,尽管没有稿费。”卢延光绘这本连环画的积极性非常高,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画了100多张图画,最终顺利出版。而就在这一部连环画处女作中,卢延光采用了针笔画线的艺术手段,引起了出版社及很多画家的注意。
岭南美术出版社正式成立之后,时任连环画编辑室副主任的苏华找到卢延光,让他画《关汉卿》,由此,其连环画创作的激情一发不可收拾,一连创作了10余部影响力巨大的作品(包括与人合作)。当时的《连环画报》就开始找他约稿,以大版篇幅来刊登作品。
上海的连环画名家戴敦邦格外看重卢延光的艺术创作,曾邀请他为自己的《日月山河颂》图文集作序,这一时让卢延光惶恐不安。2002年,时年54岁的他与夫人来到上海,“戴”门立雪,拜在戴敦邦门下。
“几年的连环画创作经历,让我寻找到自己的艺术风格,这才是我最为看重的。”纵观卢延光的艺术创作,从早期的连环画、文学作品插图,到《一百帝王图》《一百仕女图》《一百神仙图》《一百佛僧图》《一百儒士图》,再到后来的人物画、山水画,始终有一条明显连续的艺术线索,那便是尽最大可能发挥线的表现力。
卢延光从事连环画创作有一个先天优势。他曾学过一年半的戏剧,做过导演、写过戏剧,也扮过演员,所以能准确地把握到故事的内在逻辑,敏感地捕捉到人物的内心细节,画起来更能游刃有余。
连环画之于中国二十世纪美术史到底有何价值?卢延光不假思索地表示:“连环画是划时代的艺术奇迹,对画坛带来巨大变革,尤其对人物画的探索有极为重要的贡献,并且推出了一大批举足轻重的画家。”与此同时,他也看到了国内连环画创作的不足,那便是绝大多数画家都是仅仅依靠故事脚本绘画,文学才情与故事创意欠缺。“虽然这是各种原因造成的,但最终限制了连环画的长远发展与产业化运作。”卢延光如是坦言。
来源:华夏收藏网-名家动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