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赖少其出名是因为他的职务?

  赖少其是20世纪广东最重要的画家之一,著名艺评家刘曦林在其近著《二十世纪中国画史》中有言:“(赖老)面对岭南青山绿水而思变法,进一步以其金农体漆书入画,强化山川情韵。又融入西方印象派色调和现代派构成意识,变立幅为方幅、横幅,自称"丙寅变法",自谓"不中不西,又中又西"。变法后之作,焦墨笔法更趋老到富金石之气,造型近准抽象如心灵节律,色彩益明亮放晚晴之光,笔踪、碑意、帖味、刀痕、色迹、内力浑化无迹,被画界视为难得之"殊格"或大器晚成的"儿童画",为版画转中国画之最成功者。”高度评价了赖少其对中国画的贡献。

  然而,我从看到的许多美术评论文章中发现,对赖老的作品还有相当多的人看不懂,也有人认为他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担任的职务够高的缘故,甚至还有名画家批评他的作品艺术水平不够。那么,我们可以有什么途径来重新评估一下他的艺术成就呢?

  为此,我翻看了一些有关赖老的文献资料,从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赖少其的中国画创作之路竟与艺术大师吴昌硕有不少异曲同工之处。吴昌硕41岁开始由书法转入学习国画;赖少其42岁开始由版画向国画过渡。吴昌硕幸运地遇到海派首领任伯年;赖少其亦得到艺术大师黄宾虹的提点。国画之路两人都得到当时最好的画坛巨子点拨,可谓幸运之至。两人都深知传统的重要性,如饥似渴地学习历代精萃。吴昌硕深悟八大、石涛、徐渭、赵之谦之画法;书法上楷书学钟繇,行书学王铎,长期临习石鼓文,开创出既厚拙凝重又俊逸遒媚的篆体书风。赖少其画则取法程邃、陈老莲、梅清、戴本孝;书法上则学习伊秉绶、金农、邓石如,取诸人之长并有所变化,在参差中求整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赖体”书风。两人对中国画来说都是半路出家,虽然先天条件不算很好,但他们求贤似渴。吴昌硕身边有蒲作英、胡公寿、张子祥、吴秋农、陆廉夫等为伴,赖少其则与林风眠、潘天寿、傅抱石、唐云、吴湖帆、贺天健、谢稚柳、朱屺瞻等交往。吴、赖二人以他们的真诚、质朴、勤学、虚心、求变、不断自我否定,各自开创了属于自己的艺术新路向。吴昌硕画以“苍劲”为特色、似力拔千钧的无敌将军之豪迈气概;赖少其画以“厚拙”见长,如木讷沉静的少年般天真烂漫。他们都赢得了国内主流画坛人士的尊重与爱戴,成为两个不同时代中画品与人品高度统一的杰出代表。

  去年底,王孟奇先生来广州艺博院参加《墨来彩往——第一回岭南、江南中国画名家邀请展》活动时,我专程陪同他到赖少其馆观看赖老的花鸟画展。王孟奇先生一边看,一边拍手,赞不绝口,并认为当下对赖老的宣传还很不够,这也触动了我再次研究赖老的艺术。梅墨生亦云:“我们对此重视还不够,赖少其还有待再认识,这一点有助于我们认识传统,也有助于我们面对未来。”两位德高望重的国家画院研究员对赖老的一致推崇,是否可以引起我们岭南美术界对赖老艺术成就的深思?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得到这样的认识:赖少其不仅是我们广东美术界的骄傲,更是中国美术界的骄傲!赖少其的艺术高度与深度,还有待后人的深入挖掘、重新评价、再度总结。赖少其的艺术成就,当还远远不止现有之高度!

  转载:雅昌艺术网 搜狐网 汉丰网

作者:朱光荣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