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5-15 00:00
nphotonet
新摄影网官方微信
佳能EF 50mm f/1.8 STM还没有上市,但在上市前DCWatch已拿到镜头实物并搭配EOS 5D Mark III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评测实拍。相信有很多佳能玩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这款镜头的实际表现,并决定是否值得下手。
由于篇幅有限,详细评测内容及样张请移步文章末尾『阅读原文』
外观设计与操控特性
50mm f/1.8 STM继续沿用与旧款相同的5组6片光学结构,该结构已经非常成熟,已没有太多改进空间。但除此以外,其他部分相比旧款有了很大改变。首先是整镜风格向另外两款STM定焦看齐,镜筒质感提升明显,卡口回归到初代“小痰盂”的金属材质,镜头尺寸69.2×39.3mm,重量相比上代增加了30g。
EF 50mm f/1.8 STM产地为马来西亚
对焦驱动系统是50mm f/1.8 STM带来的最大改变。50mm f/1.8 STM采用的是STM +齿轮型单元驱动模式,工作噪声自然比DC马达要小得多,但声响还是有的。另外新镜头对焦比旧款更流畅。最近对焦距离从0.45m缩短到0.35m,佳能还有有意加宽了对焦环。
远景镜头各光圈中心、边缘分辨率表现
虽然光圈全开镜头就已达到足够对比度表现,但此时整体成像松散。从f/2.8开始镜头解像力有显著提升,最高出现在f/4,此时边缘暗角也基本消失。f/11后出现明显衍射问题,画质开始下降。
中心解像力表现
测试场景,共同设定:EOS 5D Mark III、0EV、ISO 100
左:f/1.8,右:f/2
左:f/2.8,右:f/4
左:f/5.6,右:f/8
左:f/11,右:f/16
边缘解像力表现
测试场景,共同设定:EOS 5D Mark III、+0.3EV、ISO 100
左:f/1.8,右:f/2
左:f/2.8,右:f/4
左:f/5.6,右:f/8
左:f/11,右:f/16
焦外虚化
50mm f/1.8 STM光圈叶片数量增加到了7枚,基本达到现在的主流配置。更多光圈叶片使得焦外虚化不再生硬,焦内外过渡也更贴近自然。以下三张照片分别以近、中、远三类场景展现镜头的前后景虚化效果。
EOS 5D Mark III、1/2000s、f/1.8、ISO 100
EOS 5D Mark III、1/2000s、f/1.8、ISO 100
EOS 5D Mark III、1/12500s、f/2.8、ISO 100
来源:新摄影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