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老窑瓷 | 浅谈钧瓷的鉴定与收藏

2015-05-22 22:48

  型古陶瓷自身具有两重属性:观赏性和实用性。不同时代的造型必然折射出不同的文化内涵与审美观念。因此,器形的发展、演变始终充满了浓重的人文色彩。宋钧器型犹如其瑰丽斑斓的釉色一样而同臻妙境。仿古器形的出戟尊、鬲式炉等陈设瓷古朴凝重,典雅端庄;莲花式多角形花盆与器座隽秀灵动,充满生机;秀丽挺拔的梅瓶,沉稳大气的鼓钉洗,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金钧器型基本承袭宋制,琢器类修长纤秀,圆器类的盘子形状发生较大变化,多为浅装宽边平折沿式。元代器形由于采用了贴、镶、捏塑、镂空等技法,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兽头带耳大香炉、花口带座连体瓶类等大件器物烧造得非常成功。碗、盘、洗双系罐类的日用瓷明显增多。足器足是瓷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器足的处理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从总体看,北宋时期凡带圈足的器皿,其圈足绝大部分为平切式,足墙截面平齐规整,圈定略小而浅,足壁较薄。琢器或圆器均施满釉。有些大盘由于形体较大,为防止出现塌底缺陷,而在圈足内刮下一圈釉浆为支点,以均衡承重面积,所以圈足内留有垫烧或满釉支烧的支钉痕迹。金代早期产品保留了宋代器足风格。晚期到元代的器足普遍加高,加厚,加大。足墙截面呈外低内高的缓坡状。足心内遗留未旋削干净的小乳突或切割形成的小斜面痕迹。纵观赝品的仿制情况,其最致命的弱点,就在于器足部分难仿到位。手工拉坯、辘轳成型、干净利落的刮削痕、若隐若现的旋轮痕,特征如出一人之手。古代的窑工有意或无意地为我们留下了鉴别后世赝品的依据。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造假者采用移花接木的手法,先选择好已破损古陶瓷的完整器足,按器足大小重新加工出完整的器身,然后套接施釉入窑烧成。我曾经见过一件换足假钧瓷,器身是典型的唐代造型短流执壶,而底足却是特征非常明显的元代碗足。虽然釉已垂流盖住接口部位,但仔细审视就不难发现这是一件不伦不类的新旧结合产物。假的就是假的,只要熟悉了真品器足特征,结合胎、釉、型及其它特征,进行认真细致的综合鉴定,就不难得出科学的真实结论。在鉴定实践中,往往把蚯蚓走泥纹做为宋代钧瓷的一个重要特征。据我观察,这并非是宋代钧瓷的普遍特征。蚯蚓走泥纹的形成属于烧制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缺陷。坯件成型素烧后,多次施釉,釉层在干燥过程中由于气候等原因,发生细小裂隙而导致胎体受到污染。入窑后,裂隙处在釉层开始熔融时,因污染而不能与胎体完全结合。当进入高温阶段,釉液完全熔流时,污染轻的裂隙被填平,污染重的地方则始终不能与釉液结合,因而形成了所谓的蚯蚓走泥纹和缩釉现象。因此,切不可以偏盖全,把那些烧制完美和器底未刻划一至十数字标记的钧瓷排斥于宋代产品之外。收藏古陶瓷,要注意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收藏品位,尽量要求在收集藏品时,要时代特征明显,釉面光泽较好,器形完整等,力求精而不滥。

责任编辑:小萌

来源:中国文物网-收藏-瓷器陶艺 作者:王惠辰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