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在我国文化典籍中,牛有极高的象征意义。以乾、坤二卦解析万事万物的《周易》中取物象义,“坤象地”,以牛的柔顺和负重载物作为坤卦之象,称为“坤牛”。可见牛的资格与天同位。
牛在人类告别“刀耕火种”的文明社会进化过程中,起过巨大的作用,因此人们遂称牛为“仁畜”,甚至誉为“神牛”,牛是人们最崇拜的信物。牛对人们的影响并不仅仅表现在生产、习俗方面,更体现在对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塑造上。以牛为标,化牛入性,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牛文化及勤劳奉献的民族个性。
北京诚轩2009年春季拍卖会第884号拍品
清 竹根雕卧牛
21cm. Long
成交价(人民币):224,000
拍品题材与美国丹佛美术馆藏品极为相似(参见《中国竹刻艺术》,页524、525,图192),牛呈卧姿,引颈前伸,瞳睛上翻。风格写实,刻划精妙。虽为动物写像,却意境悠远。
北京诚轩2011年春季拍卖会第736号拍品
清中期 白玉雕牧童坠
5×3.4×2.6cm. Long×Wide×High
成交价(人民币):667,000
牧童水牛富有清新的田园气息,受文人雅士所喜爱,成为常见的玉雕题材。
玉坠以和田籽料雕成,白玉无瑕,质地莹润细腻,圆雕跪卧水牛,四肢曲于腹下,回首叼走牧童手中稻穗,牧童登爬于牛背玩耍,左手持风筝,右手抓住稻叶,似欲夺回稻穗,趣意盎然,足见匠心。水牛身与角间留有孔隙,穿绳可供佩戴,也可作案上纸镇,为文房佳器。
拍品立意吉祥,水牛嘴叼稻穗,蕴含五谷丰登之意。雕刻工艺精湛,无论是牧童手中的风筝线,还是向上攀爬的姿态,均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为清中期玉雕之精品。
北京诚轩2011年秋季拍卖会第919号拍品
清早期 铜鎏金卧牛砚滴
8.5×5.7cm. Wide×High
成交价(人民币):172,500
鎏金铜牛跪卧于地,头部高昂,双耳后张,单腿按地,意甚警觉。其嘴微微张开,似正低哞,实设计为流滴,背穿一孔以注液,掏腹中空以储水,构思相当巧妙。
卧牛完全采象生法制成,将耕牛的形象刻画得生动传神,鼻绳和尾部均精雕细节,状写入微。通体鎏金装饰,莹黄厚实,局部略褪,露出铜骨及青锈,有斑斓古朴之美。
耕牛勤勉耐劳,农业又为立国根本,文人取其形制为砚滴,似有以之自勉,并期望本固邦荣之意。
北京诚轩2012年秋季拍卖会第879号拍品
明万历 吴申伯制五牛图墨
8.9×7.7×1.3cm. Long×Wide×High
成交价(人民币):201,250
五牛图墨是明代晚期著名墨品,程氏《墨苑》和《方氏墨谱》均有收录,然未见有程、方两家制品流传于世。拍品墨面、尺寸与日本德川美术馆藏吴申伯五牛图墨极为相似,应出自同一墨模,为传世少见的五牛图墨之实物例证。
墨圆形,两面起边框。面饰五牛图,牛身光素以示白色,加饰牛毛者为黑色;背阳文楷书:“五牛图。一体纯白喻真性无染,二首渐黑喻迷真起妄,三体纯黑业垢婴缠,四首渐白喻背妄归真,五又纯白喻返本还源。吴申伯制”,铭文甚富禅思;圆边阳文楷书“胜兴”款。墨面漆皮光亮,开片自然,浮雕纹饰高隆圆润,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吴申伯,明万历年间人,籍安徽休宁,别署梧竹居,所制墨多已流传日本,国内少见。
北京诚轩2016年秋季拍卖会第915号拍品
林文举刻牧归图随形田黄镇
重59.5克
4.7×3×3.5cm. Long×Wide×High
成交价(人民币):230,000
随形田黄质地温润,巧借深色石皮,依原形雕薄意牧归图。远方云雾缭绕,峰峦隐现,近处古松、芭蕉相映成趣,牧童骑牛缓缓前行,另名童子在前牵引;一面石势较平,刻牧童骑牛休憩于柳荫,旁侧岩石上落“文举”阴刻款。画面宛如水墨小品,意境悠远;雕工细腻,俏色技艺高超,以乌鸦皮之色表现枝干、树叶、牛毛、人物衣衫,极为精妙。
附林文举手识拓片,题“乌鸦皮枇杷黄田黄,牧归图。余早年所作也,乙未(2015年)大雪文举再识。”钤“文举”、“文举自拓”印各一。
林文举(b.1956),福建福州市人。自幼随其父学习薄意雕刻,匠心独运,作品集雕刻、书画于一体,蜚声海内外。
更多精彩内容
作者:北京诚轩拍卖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