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我的美术作品来自于社会,来自于人民生活。将作品进行捐赠,也是让作品回归到社会和人民之中。”
4月15日上午,在湖南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研究展”项目启动式暨“捐赠与收藏研究展-康移风”开幕式现场,80多岁的艺术家康移风在开幕式现场发言中对家人和湖南美术馆表示感谢。他表示,家是支持完成自己创作的港湾,没有家,就没有他现在的艺术事业;而湖南美术馆将是他为自己艺术作品选择的家。在现场嘉宾的见证下,康移风向湖南美术馆无偿捐赠130幅中国画作品。
这些代表性作品凝聚了康移风先生的艺术心血,更体现了他对家乡艺术事业的深情厚意和殷切希望。
康移风于1947年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曾供职于湖南涟邵矿务局、任娄底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现为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煤矿美术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康移风从事艺术创作五十余年,多次参加省、全国重要美术展览及艺术创作活动,作品入选第八届、第十届全国美展,获中国美协举办的首届中国人物画作品展优秀奖,获全国总工会颁发的“五一文化奖”,两次获文化部颁发的“群星奖”,两次获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三次获湖南省美展金奖。2005年康移风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矿工专题作品展,作品《我的弟兄》《憨》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同年他作为湖南省十位画家之一,参加“当代优秀国画作品展——湖南优秀作品展”。
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旷小津表示,康移风的艺术生涯是一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心灵史诗。康移风从1992年起担任娄底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在任的12年不仅组织了大量的美术创作活动促进美术事业发展,还培养很多优秀的美术人才。而他在多年创作中以其深厚的人文关怀、鲜明的现实主义底色与充满张力的艺术语言,始终将艺术之根深扎于生活的土壤。尤其是,他在80多岁的高龄仍在致力于现实主义题材创作,其主题性创作体现了中国当代艺术家在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自觉,既回应了时代对主题性绘画的召唤,又为中国画的现实转型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路径。
展览现场
藏品是立馆之本,是美术馆开展学术研究、展览展示、教育推广、对外交流等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湖南美术馆于今年启动“捐赠与收藏研究展”专项藏品征集工作,旨在发挥湖南美术馆的集群效应,积极倡导艺术家通过多种方式捐赠艺术作品,以精品奉献人民,推动新时代湖南艺术事业高质量发展。本次展览亦是项目的第一站,康移风慷慨捐赠各时期代表作及画稿共130件于湖南美术馆永久收藏,为湖南美术馆的丰富馆藏奠定了基础,为湖南近现代美术研究提供了重要案例。
“捐赠与收藏研究展项目的启动是湖南美术馆开馆以来的重大事件,康移风先生无偿捐赠130多件精品力作让我们非常感动。”湖南美术馆田绍登首先对艺术家康移风的慷慨捐赠表示感谢,随后回顾了项目启动的历程。他表示,项目自去年启动后,先后跟很多艺术家进行了深入沟通,几乎所有的艺术家对将自己的重要代表作品捐赠到湖南美术馆给予全力支持。“今天开幕的康移风个展和明天即将开幕的张小纲个展,都是项目启动后的重大成果。”田绍登表示,期待更多的艺术家能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为公共美术馆提供好的藏品的同时,也为湖南美术馆未来的事业发展助力。
湖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乐奕在发言中表示,湖南美术馆自开馆以来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展览品牌,例如“湖南著名美术家推介工程”“湖南美术馆名家系列邀请展”“湖南美术馆民间美术系列展”“青扶计划”“高校毕业季”等,这些活动不仅与各个年龄段的艺术家们共同探索和创新文化发展路径,而且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为公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文化体验,并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尤其是,得益于艺术家和艺术家的家属们慷慨捐赠优秀的艺术作品,美术馆的馆藏得到不断充实。他期望通过美术馆的集聚效应,为艺术家们提供一个展示和推广的平台,同时激励艺术家们通过捐赠来丰富湖南美术馆的馆藏,让更多艺术精品进入公众视野,为人民大众带来美的享受,为推动新时代湖南艺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本次展览共展出康移风作品150余件,按创作题材为逻辑分为“地心之光”“笔触人间”和“山河壮歌”三个单元,分别在湖南美术馆一层的三个厅展示,囊括了艺术家从20世纪80年代至2024年的代表性创作,包括早年的连环画创作、矿工题材人物画直到近年从事的巨幅主题性创作。希望观众通过这些力透纸背的创作,触摸到艺术与人生交融的温度,在黑白交织的视觉史诗中,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精神回响。
展览开幕式结束后,“捐赠与收藏研究展·康移风”学术研讨会举行,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于洋担任学术主持,来自北京、广东、湖南三地的艺术家、批评家就康移风的艺术成就展开深入探讨。
展览将持续至5月11日。
作者:江静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