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欣赏:精选7幅画家林德坤竖幅山水画作品鉴赏

意境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所在,有道是“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智成性格。林德坤崇尚高昂伟岸,饱满雄强,也向往古雅秀润,幽远朴厚,更醉心于恣意挥洒,灵动飞扬。

林德坤:字蒋易,1969年生、河南省郑州市人,现居北京。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南分会会员。自幼爱好书画艺术,尤酷国画山水。青年起遍访名师学习,众采所长,基于传统,又自成一格。其多年研修山水画作,笔墨基础扎实,法度严谨,格调清新,生活气息浓厚。常游览名山大川创作写生,开阔视野,启迪灵感,搜集创作素材达上千幅之多;并常年广临古今名家精品,博采众长,兼容并蓄,与时俱进,形成自己作品的雄奇灵秀独特风格。

画家林德坤-----竖幅写意山水画作品赏析:↓↓↓

林德坤竖幅《云卷千峰色 泉和万籁声》 林德坤在青绿山水画上的可谓是完全的体现了潘天寿大师的一句话:设色须淡而能深沉,艳而能清雅,浓而能古厚,自然不落浅薄。纵观林德坤的青绿山水画,在设色上是比较明亮清淡的,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又能感觉像一股清泉一般,清雅有内涵,不浮躁更有深沉的味道。高超的绘画技巧,加上意境的诗意塑造,秒到自然,这样的青绿山水画收藏中的佳作之选,不容错过!

林德坤这幅《春山多胜事》描写出壮观的自然景致,色彩明丽,笔墨细腻,富有立体感,画中万壑耸立,青翠的古松遍布而生,展现出勃勃生机,瀑布自山峰飞流直下,远处河流上小船停泊,还有隐现的庙宇楼阁依山而建,山路上一持仗僧,一身素衣,在山道上漫步徐行。作品气韵生动,意境十足,静静欣赏,让观者仿佛走进壮观的自然世界,颇富艺术感染力。

“千峰顶上直通云,一水人家别有村,直到前山兰若路,清钟落日不逢君。”这幅林德坤老师的国画山水作品《千峰顶上直通云》,构图饱满,虚实相间,气势磅礴,浩气恢弘。“咫尺之图,写百千里之景”,呈现大气雄浑的画风。

画面里千峰竞秀,瀑布直下,云雾缭绕,草木繁茂,静泊的渔舟和隐秘山间的村屋似点睛之笔,添得人文风情,身处其间,正是观瀑好地点,写出了一派清新又壮观的山水景象。整幅佳作运用质感精湛的笔墨,塑造出一种可居可游的意境,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投资购藏,可以悬挂在办公室、书房、茶室等场所,怡情养性,凸显品味。

画家林德坤老师的画作《峰高泉声远》,给观赏者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享受。以古朴的色彩,奇险的造型,描绘了独具特色的峰高泉声远的山水景观。

整体壮丽秀美而气势磅礴,画面刻意描绘流淌于山川的清亮瀑布,并且处在重要位置,具有很重要的特殊作用,一方起到了分隔画面的视觉效果,同时也很好地衔接起山脉之间作为艺术的链接,使整体画卷形成一个统一的画面,山下树木繁花似锦,美如仙境,在云雾和一些细节的描摹上更凸显出画家的艺术功底,让整个山川与树木云雾和谐而富于魅力。

这幅林德坤的《太行初雪》作品,淡雅灵动,意境幽深,皴擦点染,颇见功力。映衬着他的思想,他的审美观念。画面充满了简疏、空灵之气,给人以冷静、深远的内在美感,完全是人们理想中,闲适寂静且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体验。

那峻峭壁立的岩石,迎霜斗雪的松柏,曲径通幽的山路及空中回荡的梵音,婉如作者的化身,体现在“山水人格化”的意境之中,给人以遐想,耐人寻味。暗含装饰性因素的虚实处理,以及沉稳的笔调给作品带来的庄重气氛,更显其宁静的美感。

画家林德坤先生这幅四尺竖幅写意山水画《冰冽娟姿在雾间雪瑩壮景须晴后》,此图描绘了北方壮美的雪山景色。图中雪峰屏立,山势高耸,白雪皑皑。深谷寒林间,萧寺掩映,流水无波,峰峦沟壑间云气万千。其山取盘桓向上高远之势,其水造平静冷凝之态,其树画深郁寒峭之意。

林德坤先生这幅四尺竖幅仿古山水画《松柏图》,图中绘一松一柏。柏树在前,墨色较浓,姿态更加虬曲。松树在后,以淡墨描画,枝干直立又向左斜,再从顶端斜插而下,松针以淡墨写出,可见笔力。松与柏之间一怪石石上生一灵芝,幽兰生长于石旁,仙气悠然而生。“松柏”暗合寿长,但画幅中顶天立地又遒劲傲然的独特气派,则早已跳出了“祝寿”的确切功能,却以“基业常青”的喻指成为对历经战乱而枯木逢春之美好愿景的期许。画面气势宏伟,有松柏围英之喻。此作艺术价值很高,可做长期投资收藏。

数千年的文化底蕴、一代又一代的书画名家,都在山水画中传情达意,抒发自己对山水的一片深情。易从网画家林德坤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品他的国画山水作品,将我们带入一个苍莽雄浑的自然世界中。画家以淋漓墨色,饱蘸热情的线条,呈现出雄伟的群山景观,给人以视觉的冲击与心灵的震撼。

艺术成就:

参加国家级省级大型画展多次获奖,在北京、上海、厦门、山东泰安、江苏常州、昆山、陕西西安、渭南、榆林、浙江宁波等地成功举办画展。作品连续参加中国国家画院举办的2012至2015年展。多次被新加坡、澳大利亚和台湾藏家所收藏。

先后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水墨丹青)栏目、甘肃卫视(水墨丹青)栏目、郑州电视台(中原人物)栏目、商丘电视台、江苏常州电视台、陕西渭南电视台、和陕西省电视台两次专访!作品在中国国家画院专刊“画院”中国“美术报”发表,和多家媒体网站报道。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