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明代《玉堂清玩》铜胎掐丝珐琅彩香炉[推荐]

 

玉堂清玩是严嵩之子严东楼的字号,“玉堂清玩”铜器是严氏之炉。“玉堂清玩”款在香炉藏品中也有故事。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中说:“至‘玉堂清玩’之主人,为严东楼,凡严氏之炉,皆系劫取宣炉之无款者,充为己有,非其所制,故‘玉堂清玩’之炉,不得列在仿制之内也。”而凡此款香炉,通常材质做工俱佳,也颇受市场追捧。

掐丝珐琅在民间被称为“景泰蓝”,顾名思义,这种工艺在中国以明代宣德、景泰年间为代表。珐琅工艺起源悠久,古埃及、希腊和罗马都曾泛起过珐琅制品,相传掐丝珐琅在元代传入中国,其规范叫法为“铜胎掐丝珐琅”。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团结的奇异工艺品。元代时从阿拉伯半岛陆路传入,其时称之为“大食窑”器,中国的古代工匠很快就掌握了“大食窑”的制作工艺,并与本土的传统工艺相团结,制作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崭新的金属掐丝珐琅——景泰蓝。明代景泰蓝受到天子青睐,它用薄而窄的铜丝掐作成多种图案,粘在铜胎上,填上各色珐琅料,经由烘烧、磨光等工序成器。因其釉料多呈蓝色,因此叫“景泰蓝”在民间成了掐丝珐琅的俗称代名词,宣德、景泰年也成为掐丝珐琅生长的壮盛时期。

 

此件香炉掐丝珐琅的胎质,铜质精纯,胎骨厚重,无轻飘之感,珐琅釉料黄釉打底,砂眼镌汰,细腻平滑,珐琅釉色彩富厚;在图案装饰上采用勾莲花的做法,金色浓重;这一时期的掐丝珐琅工艺还常与画珐琅工艺相团结,具有典型的金碧绚烂的皇家艺术风范,这一工艺技艺在清代乾隆时期到达了巅峰。
掐丝珐琅在明清两朝郁勃一时,到了清代乾隆朝,又迎来它生长的一个巅峰时期,展现了中国历史上铜胎掐丝珐琅工艺的水平。品种之丰,武艺之精湛,都可以说是将宋元时期兴起的珐琅传统工艺推向了生长繁荣的巅峰。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