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6名师系列画展—栗壮志

  演讲主题:色调与构图—如何以正确的姿势读懂绘画

  时间:2016年9月30日(周五)16:00

  地点:学院院馆C205报告厅

  遇见栗壮志栗

  壮志,深圳大学教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俄罗斯列宾美院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理事,艺术策划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从事油画创作与油画的材料与修复研究;文章在《美术观察》、《文艺争鸣》、《美苑》、《中国美术》、《艺术教育》等期刊发表10余篇;专著:镜像-中西方绘画风格与材质研究,画册:前行的足迹-栗壮志作品集;作品参展:2004《午后》全国小幅水彩画展;2005《涅瓦足迹》油画作品展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美术家协会;2010《暖房子》“神域北境”——吾土吾民油画作品展;2014《我们没有距离》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油画展, 2015《泰山•美丽的世界》“泰山之尊”全国美术作品展。

  宁静致远——栗壮志作品分析

  文:杨晓洋

  如果说文明就是传达,作为视觉艺术之一的美术—必然也是一种传达,如果绘画作品没有了传达,那也就失去了意义。正如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中所写的一样“只有不完整的记忆和不完整的思念,才能装进一种称作小说的不完整容器里”,壮志把他对内心与外在世界的感受放在了画面里。在慢慢览阅他的作品时,在反复涂抹、覆盖的笔痕中,似乎发现了他思考的痕迹。这些思考不是外界的凡尘琐事所能企及的空间,而是画家在面对他的作品时自然流淌的内心独白。这些思考一以贯之地从他的创作延续下来,对于空间的精神意义及其所营造的神秘氛围一直萦绕在他的头脑中,挥之不去。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条路,每个人都行走在自己的路上。路与路的交织、交错与重合构成了我们的亲朋好友与志同道合的友人。有的路,是儿时的记忆,行走着故乡的家人;有的路,是都市的影像。行走着梦想与志向;有的路,只是阳光午后的小路,充满着宁静与悠闲。“静”是画家在作品中要传达与表述的主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 “宁静”,当我们在荒野里仰望星空的时候,当我们从酣睡中渐渐醒来发现自己躺在懒洋洋的阳光下的时候,当我们静坐在午后的林荫下小憩的时候,当我们聆听天籁放空自己思绪的时候,当我们东奔西走又回到久违的家的时候。在他的画面中释放着一种“静谧”的气息,其画面似乎具有某些静谧独语的私密特征。这一私密性首先从他的有关“路”的创作中体现出来——寂静的公路留存着人来人往的痕迹与人心的方向,或者在伤感中百无聊赖,或者于内心又充满了诉求与渴望,在都市延展中力图寻求某种精神上的力度。    这种私密性也使壮志潜心营造内心的城堡。他乐观又夹杂丝许感伤的复杂心绪提升了绘画语言的敏感度,而豪迈与诗意并存的大风景刚好契合了画家的内心世界。在“在路上”风景组画中,构建意义要大于颠覆。画家将目光投射在路上,在科学透视法比例的极端强化下,这些在空间中延展、带着对生活的哲学性思考的画面中反而呈现出某种非科学性。其中,貌似平坦安然的城市景观已显现出某种静谧感,从而已开始接近形而上的哲学意味,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下独具的精神属性。    韩寒在作品《一座城池》中讲到的:“你的青春就是一场远行,一场离自己的童年,离自己的少年,越来越远的远行,你会发现这个世界跟你想象的一点都不一样,你甚至会觉得很孤独,你会受到很多的排挤。度假和旅行,其实都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我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不停寻找自己所热爱的一切。”在路上,我们去寻找我们的对于热爱的感受。壮志用画笔描绘自己对于路的记忆。用对路的记忆来诠释自己对于青春、对于生命、对生活态度。我们不知道画面中那些时而促狭蜿蜒,时而坚定伸展的路通向何方?我们只以“宁静致远”这词儿来表达对画家的感受。“心有多远,路就有多远”,我想这也是壮志的艺术之路上的追求与方向。

二〇一六年四月于笔架山下

  作品

回家的感觉

回家的距离

勿忘我

夏花

生命的对话

正午时光

阳光

塔吉克姑娘——呼玛尔

翘首

赣南行

太行山

往事如风

沟通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6名师系列画展

  深圳,是享誉全球的设计之都,创意之城。深圳大学,是名师云集,众贤荟萃的高等学府。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这样一个大师环绕的文化环境中办学,是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学院建构的"一横多纵"的教学体系亦正在逐步完善、日臻成熟的过程之中。所谓"一横",就是服务于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三个专业的基础教学部,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实行“泛设计”教学理念,对各门课程进行系统化的改革和调整,并逐步实施到一二年级的教学环节当中。   2016年,在饶小军教授的带领下,基础教学部开始展开设计与美术课教学的全面改革:提倡在大学教育的知识创新目标之下,贯彻理性化的教学思路和策略,采取经验分解式的教学模式,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设计和美术教学研究理论,建立以“设计创意”为导向的建筑学设计与美术教学课程体系。将“技能训练”和“理论讲授”融为一体,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建立“从手到心”循序渐进的分阶段教学单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作品生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思维表达的能力。  在设计和美术基础教学中,尝试改变传统美术教学辅助设计的特性和“师徒传授”经验感性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艺术设计的思维规律,制定独立而明确的教学培养目标,建立了理性的单元式分解的“教案”体系,提倡以“教案”带动整个教学环节,教师和学生按照“教案”所制定的内容和计划,共同推进整个教学的进程。教学中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师启发式教学、理论结合实际、整体教案推进等教学方法和思路,实践于设计与美术课教学活动当中。尝试实行“STUDIO艺术工作坊”的方式,将教师和学生分组实施教学。提倡小组内学生“合作交流”和“自主学习”模式,相互促进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建立设计和绘画作业的讲评机制,实行教师轮流换组,使学生能更多地接受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   为配合基础教学部设计与美术课教学改革,从今年开始,学院将不定期举办“名师系列画展”,以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提高学生的设计与艺术修养,加强学生对于当代艺术发展的认识和理解。我们邀请了本校吴家骅、钟曦、邹明、陈向兵和栗壮志几位艺术大师,举办个人画展和艺术讲座,既可以展现各位老师多年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学心得和艺术创作的经验,又可以形成熏陶设计与艺术氛围。   此举善莫大焉,故何乐而不为之?

仲德崑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

2016年9月17日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