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年王步的身价——
2011年,北京匡时春拍,王步青花“嬉禽图”笔洗以713万元成交;
2011年12月7日,北京保利拍卖,王步青花“灵禽春夏秋冬”尺二四屏瓷板以2701.5万元成交;
2013年秋拍,北京保利王步青花“飞雁秋苇图”小梅瓶以805万元成交;
2015年,北京保利王步作青花粉彩九桃莱菔瓶以851万元成交;
2017年, 北京匡时秋拍王步青花“文人垂钓会友图”以1150万元成交…
王步(1898-1968年),江西丰城长湖竹溪人。字仁元,号竹溪,晚年作品常署陶青老人款,斋名“愿闻吾过之斋”。他1907年到景德镇学艺,1968年病逝,毕生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达62年,制作釉下、釉上、堆雕、刻花瓷器数以万计,尤精于青花。其青花作品从浓到淡一次染成,不见细碎笔迹,可谓前无古人,当时在景德镇被尊称为“青花大王”。
1907年,王步到景德镇拜青花艺人许友生为师,学徒5年,1912年徒满出师时所在工场倒闭,只得靠画鸟食罐为生。1919年景德镇著名陶瓷艺术家吴霭生聘请他加入景德镇瓷业美术社从事仿古瓷制作,朝夕临摹明、清官窑名品,为日后创新作好了准备。
1926年吴霭生病逝后,他受王琦、邓碧珊等人影响,学习传统中国绘画,同时向邓碧珊学习书法,刻苦临帖,采用水墨画技法绘制青花,制作出大方、清新的作品,在当时的陶瓷艺术界开启了一种崭新的风气。下面我们分别从分水、笔法、构图三个方面来看看王步的青花瓷绘艺术。
▌ 青花分水
青花分水,说的是一种青花绘制技法,即用一种名为鸡头笔的特种工具蘸钴料水,笔锋不触及坯体,以笔锋牵引着料水在坯体上方移动,从而分出各种深浅色阶层次,烧成后显现浓淡分明、水料融莹的艺术效果,犹如国画的水墨丹青。
国画中有墨分五彩之说,青花中则料分五色,根据画面需要将青花料配成不同的浓淡,即头浓、二浓、正浓,正淡、影淡之分。鸡头笔的发明和分水技法的出现,是青花绘制技艺上的一大进步,给青花艺术带来了崭新面貌,为形成料水淋漓的明代民窑青花,漂翠浓艳、莹润欲滴的清代康熙青花打下了技术基础。
▲ 王步青花“嬉禽图”笔洗
王步在分水上的独到之处在于,他将中国水墨画技法运用到青花绘画中,在借鉴水墨画的笔墨技巧时,特别注重坯体与宣纸的区别,结合青花传统技法,充分发挥钴料的色泽效果,增强青花艺术感染力,守法而不囿于法,匠心独运。
他在青花绘制中,针对不同的色阶与料晕,以鸡头笔蘸料水,利用料水积层的厚薄以及托拿坯体的左手侧坯和右手提笔收水相配合的技巧来表现。他习惯于在分水笔上保持一定的水量,落笔轻捷,运笔从左到右,根据画面的大小、笔上料水的多少一气呵成,不留笔迹。他常常饱蘸料水,以下流成线的涌水在坯上绘画,因水多而涌,坯体吸干稍缓,料水粗粒下沉,细粒上浮,烧成后青色漂润,明净莹澈,水色鲜亮,苍翠隽秀,淋漓甜畅。为了更好地表现水色的浓淡层次,他常采用蘸浓水后以笔尖蘸些清水落笔分水,在最浓处收水的方法,呈现由淡到深的效果,有效增强了水色的表现力。
可以说,王步这种借鉴国画泼墨技法创造青花淌水法,在青花艺术实践中的大胆革新,大为拓展了青花水色的表现力。他以勺舀水倒入坯上后按胸中画意,随手转动坯体,让料水自然流淌到物象的适当部位,拫据料水流动的势向因势利导,进行艺术构思上的勾线处理,使作品具有水墨画的泼墨韵味,无论是青釉还是白釉,无论是大块色面的白菜、荷叶还是小花小草,无论是浓重的点线还是淡淡的笔致,其料色之美依然如故。
▌ 青花笔法
用料水在泥坯上绘制青花图案,运笔时因坯体的吸水力强,不允许细描慢画,稍一停顿,就会笔势凝滞。如行笔太快,线条易失势而纤弱,以致淡料;若太慢,则笔意滞涩,还易犯料刺的毛病,线条不易流畅。
尤其是画长线不易一气呵成,要画出厚薄一致的长线,必须做到眼明、心细、手准,用力均匀,快慢相宜,运笔自如。青花料线在坯上不透明,它的深浅是通过积料的厚薄来表现,在坯上不易辨别,只有经过高温烧成后才能显现出来。因此,在坯上要绘制出理想的青花作品,不仅要有驾驭原材料特性的技能,还要有丰富的分水经验和过硬的画技,王步在这些方面又是同行中的佼佼者,双钩法与大写意法并用。
▲ 王步作 青花蔬菜纹四方瓶
青花绘画的基本技法是双钩法,以双钩线为主来塑造形象。王步早年作品多为铁线双钩描,据说,他在坯上一笔能画出一尺多长的线条,功力高深。在他的青花作品里,水中的青蛙、松树上的松针等,线条工整精细,柔中带刚,畅而不滑,浑圆苍劲。
王步晚年根据青花绘制的工艺特点,借鉴水墨画的笔墨技法进行探索,将分水划线法发展为分水勾线的没骨法,创造了既符合青花制作工艺要求,又能充分体现青花瓷器材质美的大写意笔法。
为避免分水时冲线,采用先分水后勾线的方法,以落笔粗、收笔细的钉头鼠尾线描勾绘各种花叶的筋脉,这样不仅水色莹净、笔线清爽,且画意生动。因为积累有深厚的艺术素养,又掌握了高超的青花分水技巧和灵活自如的笔法,王步在坯体上可谓做到了随心所欲,运笔如神,或大笔挥洒,或小笔点染,或浓料勾勒,或淡料轻描,深得妙谛。
▲ 王步绘青花灯笼瓶
他的青花作品无论是青翠潇洒的藤蔓、料水浑融的老干虬枝、凌寒独秀的梅花,还是娇艳欲滴的夏荷、霜花烂漫的秋菊以及青嫩的白菜等,无一不描写得栩栩如生,意趣盎然。
如图上青花竹鸟灯笼瓶,正面设计了两株竹枝,画面安排在上侧,左下部门大面积留白,他大胆地将竹叶以及鸟的羽毛张开,其叶片起伏翻卷,叶子边缘的起伏、正侧,以及小鸟儿仰俯种种形态,都在画家高超的技法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如此一来,在这酣畅淋漓的泼墨分水中,王步以他圆润苍劲的中锋笔法勾勒出竹条的筋脉,线条曲展相宜,让人觉得整个画面在自由蜿蜒地伸展,意趣天成,极富文人画韵味。
▌ 青花构图
王步作品在构图上融入中国文人画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的构图方法,达到了计白当黑、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为青花艺术的发展创新开辟了广阔道路。他的作品构图常大片留白,主体形象突出,使无象的空白成为意象的空间,画面空灵开阔,气势宏大,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如下面这件“高歌大庆”青花釉里红天圆地方瓶,正反两面仅画主图,大面积留白,空白处白中透青的地色给人以纯净大方的感觉,净化了画面,增添了美感。釉的白色相对于青花图案的深蓝色来说,有扩张的错觉,深蓝色则有收缩的错觉,对比强烈。可见,王步的作品巧用留白,既体现了景德镇瓷器的材质美,又能产生宽敞、豁亮、轻松的艺术效果。
▲ 王步作 青花釉里红天圆地方瓶
王步作品的另一特色是熔书画印于一炉,根据构图的需要,借助题跋和钤印,起到点明画作主题、丰富画面情趣、加深画中意境的作用。其作品常见落款有“竹溪”、“王步”、“丰城长湖主人”、“竹溪道人”、“竹溪陶青老人”等,亦有许多作品无款。他的篆书款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阔而不肥,个性鲜明;常用印文有“王步”、“竹溪”、“长湖”等。王步的题跋与画中物象力求对比,物象取圆势,以求内含,而字块取方势,通过对比营造动感。
王步与以粉彩见长的珠山八友同时,一生致力于青花艺术的探索与实践,他继承了景德镇青花艺术传统,又不断创新,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以中国画写意画风的特色与青花传统技法结合起来,又撷取各流派的艺术成果,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瓷绘艺术特色。
他既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绘制技巧,又能熟悉和掌握原材料的性能,因材施艺,运用自如,以其熟练的青花技艺融汇中国水墨画之笔意,别开生面,自成一派,创作了许多笔意奔放、博大精深的作品,为景德镇青花瓷绘艺术做出了卓越贡献,开创了青花艺术一代新风。
在王步长达六十多年的艺术人生里,他所创作的各类瓷器作品数以万计。他的艺术创新和取得的成就,使他成为中国青花瓷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对中国青花瓷瓷器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然,其作品也是广受追捧,被国内外博物馆、收藏家所珍藏,并在国内外书刊上广为发表,成为青花瓷经典。
▲ 王步作 青花粉彩九桃莱菔瓶
最后总结一句吧:我们常在拍场惊闻天价之瓷频现,却少有制瓷艺人后世留名。除开一代督陶官唐英,王步老先生可以说是为陶瓷事业奉献一生,并有幸为人们所铭记的艺术大家。其作品身价更是年年看涨,感兴趣的行家藏家们,不妨盯紧喽。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