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邓国云与他的非洲艺术收藏
文: 郭宇航
贝宁国庆节目——民族舞
非洲艺术馆的鼓队砰.砰.砰.砰.砰.砰…… 一阵由慢至快,由缓至急的鼓声,从宋庄环岛一号艺术区非洲艺术馆传出。这是以非洲艺术馆馆长邓国云为领鼓的宋庄非洲鼓队,激情的敲起非洲土著皮鼓,演奏非洲鼓乐。这鼓声引来了更多的宋庄艺术家;引来了来宋庄的游客;引来了北京的居民---------。
然而传播更广泛的是邓国云这座非洲艺术馆里收藏的2000多件非洲艺术品。通过网络,艺术博览会,国内各媒体报道,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非洲艺术藏家,非洲艺术爱好者。大西洋海岸多哥段
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先生来到了宋庄,为非洲艺术剪裁。
非洲各国驻华使馆的大使来到这里。
非洲艺术的藏家,爱好者来到这里。
远在大庆的藏家打来电话订购。
云南的非洲迷,通过微信与邓国云交流。
台湾、俄罗斯、日本的艺术家到来选购。
为什么他十几年的非洲艺术品收藏之路走得如此坚定?时光回到二十年前……
贝宁国庆节目之一
奇特的收藏之缘
“我在这里才明白绘画的真谛,这是一种质询浩瀚宇宙和我们自身的魔法”。立体派大师毕加索说。“还有很多这类的伟大艺术作品,就产生于艺术的这种奇特起源时期,我们也许永远也不知道它们的寓意何在,然而却仍然能够赞赏它们。”西方著名美术史学家贡布里希在他的《艺术的故事》这部美术史学名著的第一章节《奇特的起源》对非洲艺术如此的评价。
正如非洲艺术奇特的起源一样,邓国云的非洲艺术品收藏,也缘于一次奇特的起源。二十年前的邓国云不知道贡布里希,也没有看过《艺术的故事》。当时还在武汉与家人经营一家公司的邓国云,一次在工艺品市场看到了非洲黑人带来的乌木雕,带斑点的长颈鹿、笨拙可爱的河马,像磁石吸铁一样吸住了他。他买下几件精品,摆放在家中,反复心赏。其夫人也是爱屋及乌,整天帮助打理。这次奇特的巧遇,成就他走上一条非洲艺术品收藏之路。这之后,他将公司交由兄弟与儿子掌管。一心投入到他的非洲艺术品收藏与经营之中。2011年他来到北京宋庄——中国最大的书画原创基地,创办了中国非洲艺术馆。而这其中的吸力对他是个谜,对熟悉他的朋友也是个迷。有人说他上辈子是做海上丝绸之路之人,也有人说他前生与非洲有不解之缘,不然不会独闯非洲,把这些原生态的艺术品漂洋过海顺利带回中国。
高大的邓国云总是笑容可掬,与他在一起,总有乐天的感觉。他没有太高的学历,但经过十几年“修行”,他具备了扎实的非洲艺术与人类学知识积淀,对非洲艺术品如数家珍,他酷爱书法,观摩各类画展,不断吸收世界艺术的养分,勤奋好学,读过的书可谓立地书橱、汗牛充栋。
随着知识的丰富,视野的拓展,邓国云知道,他的非洲艺术收藏不能停留在初级阶段。他潜心研究《人类学》、《艺术哲学》、《玛雅文化》、《大洋洲土著文明》等。明白要收藏、经营非洲艺术品,就要像唐僧取经一样,到非洲去收藏、到非洲去“取经”。
坦桑尼亚首都中学小艺术家
非洲取经
2011年9月,邓国云办好签证,只身一人飞往坦桑尼亚,开始了他的非洲“取经”之梦。然而,在达累斯萨拉姆机场,遇到了“取经”的第一难。边检要收200美元的入关费用,可巧邓国云的银行卡因操作不当被锁死,不会英语的邓国云只能靠手势比划,用肢体语言与工作人员交流。煎熬之中,坦桑尼亚做木雕贸易的伊迪赶来了,可他也不会汉语,而热情的伊迪小伙虽然与邓国云初次见面,却毫不犹豫的借给邓国云30万先令,解了燃眉之急。这让邓国云深感非洲人的热情与友爱,真是滴水映世界呀。
炎热的非洲,骄阳似火。邓国云穿行在艺术家工作室、木雕工坊、艺术品市场,选购、洽谈、包装、发货。一系列过程,邓国云是在焦急和但心中度过的。他担心自己不服当地水土生病,不能工作;他担心包装不到位,艺术品受损。十来天的忙碌,将焦急和担心驱走,艺术品如期发货,这才完成了初次非洲“取经”。
这之后邓国云多次飞赴东非与西非诸多国家,虽经“九九八十一难”,但他以坚韧的毅力和坚定的恒心,收藏了两千多件各类非洲艺术精品。
在非洲,他走遍了十几个国家,几十个部落,与酋长交朋友、与艺术家称老师。深感非洲文化的博大,非洲人民的友善,非洲大地饱受的苦难。
在贝宁共和国“达荷美”旧皇宫里,他看到了欧洲殖民者的掠夺与破坏,残破的皇宫旧址,贩卖黑奴达数百年的大西洋维达海岸监狱,法国殖民者留下的火炮,(据说十五个奴隶换一门火炮)更添加了邓国云对非洲艺术深层的认知。
炎热的达累斯萨拉姆市,邓国云下山村、走不落、拜访雕塑家的工作室。一次,一个身材曼妙、皮肤拗黑、甜美文静的妙龄女孩,她看到汗流浃背的邓国云,便将一把草编团扇送给他,让其纳凉,这让邓国云非常感动。第二天,他将带来的中国文化艺术品回赠给了这个女孩。邓国云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住地宾馆,总要与爱好中国文化的当地人交流,教他们现场书写中国书法,教他们汉语,吃饭时教他们使用筷子,还把自己的书法作品送给他们学校。邓国云还将带来的唐三彩送给那个对中国友善、喜欢中国文化的姑娘。临回国前,那个小姑娘拉着邓国云的手,将自己手上佩戴的手串亲自戴在邓国云手上,以示友爱。这样的双向交流和往来,更增添了邓国云做好非洲艺术品收藏与经营的信心。
与贝宁科托努市小朋友
永驻心中的鼓声
2014年7月,邓国云又来到了有着伊费文化和诺克文化的贝宁共和国。一个叫阿丽秀的非洲朋友陪同他漫步在大西洋岸边,晚上住在海岸边的茅草屋宾馆,倾听着大西洋浪涛拍岸声,感受着非洲朋友的热情,回想着自己多年艰辛而快乐的非洲艺术收藏之路,谋划着对未来建造非洲、美洲(玛雅文明)、大洋洲(毛利人土著文化)艺术博物馆的构思,砰、砰的鼓声又在他耳边响起,这宛如催他前行的战鼓。邓国云在心中定下这样的信念:非洲鼓声永驻我心中。
贝宁国庆节目之一
与贝宁好友合影
作者:刘满全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