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今日的艺术》(四)作者: 冈本太郎

《今日的艺术》作者: 冈本太郎   翻译: 曹逸冰   文字整理: 李静  插画作者: 董达峰





右起: 刘栋先生、高文君先生、刘俊波先生、华非先生、某艺术家、本文编辑


第二章  所谓“不懂”图片(下)
本文编辑与华非先生合作

看不懂的画作之魅力:抽象主义
我们还须从另一个角度,对“懂不懂”的问题探讨一番。
假设你去看了一场画展。看到描绘富士山或美女的画作时,你不会产生任何疑问,只是觉得“啊……真漂亮”。可当看到一幅“莫名其妙”的画时,就会自言自语道:“这是什么东西啊……”还会下意识地停在那幅画前。离开展馆之后,后者反而会给你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呢?
在街上与美女擦肩而过,当然令人愉悦。可走出十来步后,就会把美女忘得一干二净。同理,漂亮的风景画也不会在我们的记忆中停留太久。



不漂亮,看上去也不精致,教人看不懂。如果这样一幅画是真正的杰作,那么就算“不懂”,你的心也会在看到它的那一瞬间打开。很多人都发现,欣赏过乍看之下不可思议的画作之后,原本可以安心欣赏的普通画作反而显得无聊了。其实,艺术对生活的影响宛如一种强大的“物理力量”,只是大家往往都没有意识到。不知不觉中,艺术会改变你看待事物的方式,会颠覆你的人生观与情感。受常识与思维定式的影响,你从未对周遭环境产生过丝毫怀疑,可是在某一刻,身边的寻常物品会突然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而你只是误以为自己“看不懂”,实则早就触碰到了艺术的本质。



让我们更加具体地思考一下现代艺术。根据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将它大致分成两种风格——抽象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先从抽象艺术讲起吧。
抽象画不同于以往的绘画,完全没有描绘自然的形态。画面上只有几何学的圆形、三角形、矩形或是无法用语言表述的各种形状,以及纵横交错的线条。用色也同样自由,摆脱了“苹果是红色”或“树木是绿色”这种说明性的意味。
仔细想来,与自然的诀别,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现实生活。也许有读者会觉得,这和前文所说不是相互矛盾吗?实际上,抽象画中存在充分的生活的必然性。且听我慢慢讲来。



与以往的绘画相比,摒除一切约定俗成,完全自由的抽象画可以用“无前提”这三个字来形容。如果画上是暗香浮动的玫瑰,是娇嫩欲滴的美女,是让人想悠游其间的风景,那就是一幅优秀画作了吗?这样的评判标准与作品的艺术内涵毫无关系。像旅游景点的明信片一样,照片本身可能相当无趣,但它们能引发人们的遐想,让思绪在想象中的风景里驰骋。画面中的内容逼真与否、技法如何,并不是艺术层面的问题。
撇开这些无关绘画本质的描画对象,试图通过画面元素(颜色与形状)的合理安排与呼应,创造出纯粹的、令人感动的美——这就是抽象画的目的。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为“纯粹画”,至于“我不懂画的好坏,但画里的姑娘让人心动”“画里的苹果看起来可口极了”……这种令人垂涎的联想,怕是超出了抽象画的能力范围。



也就是说,抽象画本不存在“画的是什么”“画的东西有什么意义”这样的问题。艺术不是猜谜。我们不需要对作品作多余的解读,只要抱着开放的态度,让灵魂与画面激烈碰撞,获取最直接的感动就够了。请大家摒弃一切偏见,关键在于:你喜不喜欢,有没有被作品深深打动。

本文编辑与冯骥才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