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寄心象无涯

  认真读了文杰的画选,又到他的画室去仔细地阅读他的小至册页、斗方,大到数丈的巨作,我心里升起一种难以名状的心绪。我忽地觉得我好像出离了那画室、这街市,还有包围在我四周的喧嚣,我好像飘浮在云端,仰视苍穹、俯瞰大地,一切都好像发生了变化,空灵却又实在。我的心情也似乎在愉悦之中掺杂着一丝惆怅。我知道:我的灵魂又一次被中国艺术独有的情致所俘虏。中国的艺术从古到今都在内里有一种或明或隐的惆怅,或说是寂寥、苍茫、沧桑的情怀,隐藏在表面的愉快、轻盈、豪迈、悲怆乃至优美温柔之中。这是中国艺术所秉持的哲学和它悠久的历史所赋予的。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相济”、“天人交相胜”、“天人合一”的理念,延伸出“自然、质朴”、“师化自然”的美学观;我们的先贤面对莽莽大地,茫然四顾,找不到可以对话的同类,只好向着无尽的宇宙和短促的人生发出寂寥的问题和感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就是这种意趣的范本。魏晋以降,玄学大炽,文化先贤发现了天地无尽的潜力,也发现了人类自身无尽的创造力,于是那飞翔的想象和个性的张扬就浸透了中国的艺术。自然,这是指那些参透了这奥秘,自觉不自觉地在自己的创作中履行着这意趣的艺术家而言,而能达到这高度委实不易。
  文杰的画作给了我一种想象的空间,我知道这些画面来自他的心象。当然,他笔下的素材来自祖国的山河,但是所有的素材都经过了他心胸的加工,嬗变为属于他自己的心象。这里糅进他自己的素养、学养、人生经历和哲思,以及他飞扬的想象力,还有他急于述说的寂寞之感。于是山呈翠彩,水流无色,在大音中捕捉到寂静,在无声中隐盖着繁杂的声响。他把这一切誊写到纸上,似乎有种力量在驱使他,我猜,他的创作状态进入了“状似疯魔”的自由之境。
  十几年前,文杰就在总结他人技法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泼彩技法:将彩与墨层次分明地融合在一起,既有单色又有浑然的杂色,让人眼界一开。这在当时就已经有点独领风骚了,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揣摩,他的泼彩技法又登上了新的台阶:鲜而不艳,美而不媚,在活泼的色彩中蕴含着沉稳。这说明在当前浮丽的世风中,他把握住了自己,没有随风起舞。他的画,有时代特色:亮丽,却也有传统的韵味:在诗意盎然的画卷中水一样流动着作者的思绪,淡淡的惆怅和想要倾吐的寂寥。这表现出他穿越了长长的时空隧道,来自悠久的传统艺术的故乡。中国优秀的艺术,之所以在世界上为人仰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们遵循“厚德载物”的精神,博采众长,又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特色。艺术史证明:独特正来自多元素的融合。而融合的原则、心态、方法等等因民族、社群、个人的不同而不同。正是这不同,造成不同的艺术个性,这就是独特的根源。世界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艺术,所有各民族的艺术都来自人类对大自然的领悟,又借鉴外民族的艺术融合而成。所谓“文明的轴心时代”,正是人类艺术交流融合而又化为独特的时代。米文杰在自己的创作中,善于吸收各家之长又加以改造,形成自己的特色。他的绘画语言、技巧,包括构图设色都为尊古和崇新两派首肯,皆因他的画作既有传统精髓,又有时代风格,却又特色鲜明,是属于他自己的。这委实不易,不易!
  中国名传千古的画作大都简朴简约,大画家往往“衰年变法”。他们曾由简趋繁,老了,又由繁变简。这个变化仿佛鲤鱼之跳龙门,并不是所有的画家都能达到这个平台。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化成真正的领悟并演变出技法,却是“多乎哉,不多也”。我以为米文杰先生正站在这个平台的阶梯上,创造自己的流派,成为一个时代画风的领军人物,前途灿灿。我以为怎样作减法、怎样在简约中包含无限,做到心象无涯,创造出更精妙的技法,是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在他的画境中徜徉,繁杂的世声仿佛从遥远的天外传来,雨云渐渐散去,更新、更美的阳光照耀眼前的路。我祈愿艺术之神护佑勤奋、平实而又一心向前的文杰,又日新,日日新!

作者:苏叔阳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