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眼见未必为实,心见才是艺术

  心,古时总被人们误解,认为它是思想、情感的源头。

  如今我们都明白,观察靠的是眼,思考用的是脑。

  可为何我们愿意将古人的误解加以承认,并沿用至今呢?

  想来,心承载着与眼睛的如实反应、大脑的理性思维都不尽相同的含义,它更多的与情感、自我,乃至同艺术相关。

  眼见未必为实,心见才是艺术。

  刘建中先生在福州的首场个展《心见》大概便有此意。

  3月24日的晚上,我去宜美术馆举参加了这次画展的开幕酒会,想用心认真窥探一次。

  还没开始,展馆中的人群便熙攘起来。

  驻足、讨论、凝视,大家都以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开始了这次的“心见”之旅。

  开幕时,刘建中先生说,很感谢这个宜美术馆的邀请,因为自己和福州还是有很多渊源的。

  “我来自河南,而福州的先民多为古时为躲避战乱而南迁的中原移民,自己同福建之间,可以说有着血缘之亲。”

  刘建中说,自己在创作过程中探访丝绸之路,由长安一路向西,直至伊斯坦布尔;福州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两条丝绸之路的交汇,也算一段尘缘。

  刘建中,芒砀山人,1959年出生,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主要作品有《风儿吹过上帝的烟囱》、《行者》、《阳春三月》、《生命的迁徙》、《甘南组画》、《江南》系列等。曾多次在澳洲,希腊,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参加联展和举办个展。

  作为一名以写实为主的画家,刘先生并不自认为唯物主义的现实主义画家。若要加以概括,他更愿意自称为“自然主义”画家。

  他自己就曾说过:“无论是山石、河流、草木、动物,万物皆有灵性;人类不分种族、信仰,贫富皆有思想。”

《宗教的诉求》系列作品

  如此的创作观,在他的作品中便可窥见一斑。

《风儿吹过上帝的烟囱》

《清平乐·忆江南》

《桑科草原》

  从狂野的澳洲,到多情的欧洲;由苍茫的西亚,到无垠的中亚,还有小桥流水的江南。

  刘先生用自己手与心,记录下了一个个平凡却也灿烂的瞬间,诗意就在这般的瞬间绽放、定格。

《生命的迁徙》

  现场还来了很多福州的老艺术家们,认真的观看作品的同时还不忘和刘先生讨论画作中的细节。

  真正的艺术总是动人,画卷之前,总有人驻足,凝神观看。

  写实,并不只是画面的复制。

  元素、色调的选取,人物表情的描绘,无不带有艺术家自身的思想与色彩。

  跟随他的画笔,你仿佛置身画中情境,去到中亚、西藏,流连于江南。

  这便是写实主义的一大魅力。

  这个夜晚过得很快。

  当人群散去,厨师师傅也趁着休息时间前来观展。

  想来对于美,每个人都有所追求,也终将有所得。

  刘先生曾在序言中如是引用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诗句:

画家,真正的画家,

是那些懂得从现代生活里找到

诗意的人,

他们能以色彩或素描,

让人们看到或理解我们有多伟大。

  当晚在场的人们都看到了,我相信,你也能看到。

  刘建中先生福州个展《心见》

  时间:2017年3月24日-4月15日

  地点:融侨艺术中心宜美术馆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