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老树已成铁 逢春又着花》——沈威峰精品赏析

南京书画院花鸟画研究所所长沈威峰 《老树已成铁 逢春又着花》68.2cmx40.4cm 2015年(加框)

南京书画院花鸟画研究所所长沈威峰 《老树已成铁 逢春又着花》68.2cmx40.4cm 2015年 局部1

南京书画院花鸟画研究所所长沈威峰 《老树已成铁 逢春又着花》68.2cmx40.4cm 2015年 局部2

  对于新旧更迭的解读,一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多少有些无情,到底还是文学来的缱绻——“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生于残夜,将趋尽黑暗;而江上的一派春意,闯入新年,逐走寒冬的萧瑟。终究“新”是有一股喷薄之力,于“旧”中涅槃,在“生”中迸发。这种表现,绘画与文学殊途同归,新绽的花诞生于老旧的枝,所谓“老树已成铁,逢春又着花”。重墨粗干劈天地而立,纵横交错,依偎于亘古之磐石,老虽老,却是劲道十足,笔触中那种对质感的追求接近于苛刻。当年叶矩吾先生教画,光画枝干就教了3个月,其他学生深觉枯燥不能理解,唯独沈威峰坚持下来,受用至今。中锋运笔,用力,手指略有震颤,缓慢延伸拉出线条,枝干遂呈遒劲涵蕴而又老成的苍美;那种涩感,那种一锤即折的脆感,就在这样力透纸背的雄厚笔力中入木三分。新与旧的转换不是一蹴而就,古旧中孕育新生,这种生命的延续感,画家深以为然,所以老枝不至于萧寂,枯黑中隐隐泛青,新生就这样悄悄潜入,涅槃的基质实乃老旧,其实这是一种历史观:放眼未来,却不忘过去。一如沈的美学追求在求新求变中仍不忘坚守传统。

  老枝生新梅,含苞待放待春风,待春雨的滋润,那一刻的纵然绽放,需要时间的孕育,却又不仅仅是时间的决定。或许是往年落红“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决绝,或许是经霜旧枝“老骥伏枥”的良善,或许是飘渺的亘古万年的远山的氤氲滋养,抑或许是眼前鸟雀啁啾的婉转愉悦……共同为新生提供着某种延续生命力的支持。往昔与未来,新与旧在这一刻交融,画家以熨帖通达的眼光温情款款地注视着这种流变的蕴藉之美。

刘冉(西南民族大学文学硕士 苏州画院理论研究员)

作者:刘冉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