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社会各界对刘建中先生的评价

  杨淑英 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

  当刘建中在中国完成最初的艺术学习后,他便踏上了找寻油画渊源的征途。在澳洲短暂停留后,他游历了欧洲、西亚、中亚多处地方,他没有留恋都市里繁华的现代文化,没有去追慕那些耀眼的学府殿堂,而是更像一位行者,扎根于凝重朴素的遗迹旧址、辗转于真实原味的故里乡间,与构成这些文明最基本的那些人和那些事朝夕相处,学习他们的语言、感受他们的生活、品味他们的艺术,在农庄、在茶馆、在集市里寻找那些未曾被改变的乡情乡韵,用画笔刻画一张张鲜活的人物面孔、一个个生动的生活场景以及一幕幕难忘的历史瞬间。

  何蘋 专栏作家

  油画是大气象。油画最突出、最令人赞叹的是其肖像画。好的油画家,无不是人物肖像画大家,这也最能反映画家的实力和水平、洞察世道人心和表现人之精神风貌的能力。故而肖像画,历来被油画界公认是“最有现实意义的绘画体裁”。因为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就是一部大书,读懂一个人,或许就读懂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列宾的《祭司长》、《女演员斯特列别托娃》、《斯特索夫肖像》等,就是经典的画例。建中创作的《奥斯曼人》系列,是他在土耳其生活和体验的重要收获。土耳其地接欧亚,自古以来,是东西方文明和文化的交汇融合之地,地貌地理独特,不同宗教和族群为生存蔓延而屡起冲突,造就了当地人别具一格的性格与胸襟。为其造像,奥斯曼人饱经风霜的面部表情,刻画的对象就是一种人文历史的截面。《亚美尼亚人的废墟》所表现的,是这里的人们对宗教的虔诚、对命运不屈的抗争和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观摩建中的画中人,一如中国西部农村的,我们熟悉与尊敬的老倔头,在与命运积极抗争中,勤劳勇敢,同时又充满了博大的智慧。多元和多样性,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了生机,建中以中国画家热情的笔触刻画与表现他们,饱含着尊敬、理解和善意的沟通,代表着一种健康文明包容而远大的入世情怀。

  刘彭生 艺术策展人

  建中的艺术世界里充满了正能量,他以平凡的大爱,叙述着这诗一样的世界。

  Phoenix 金融从业者

  刘建中的油画生涯不仅着力于研究中西方绘画技艺的异同,还深切地关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信仰和追求,为不同文化交流与融合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积极探索!

  郭广新 艺术媒体人

  刘建中是艺术圈里有名的人物画家,但这次,他操起画笔,以东南风物为主题,又“忆江南”。艺术家对心的扣问,对美的追索,往往在作品中有最直观的呈现。刘建中这批作品中,透露出一种所遇即可安,所遇即成诗的观感。一眼江南,满腔醉意。这是刘建中写生时的场景素描,也是他的为艺之道。

  论画艺,已炉火纯青。论阅历,曾漂洋过海。但萦绕在他内心的,却还是小桥流水,碎石老巷,百年老宅。在他笔下,这些寻常物景,使人惊艳,让人留恋。“忆江南”,是中国文人心中的一垠永恒诗意,它从白居易的诗句里浪淌出来,抵达刘建中的画作里,穿越千年,却意韵如一。

  我觉得艺术家,既是“风景”的绘者,也是观者,更是这道风景本身。

  黄银生 诗人、书家

  水龙吟·述刘建中先生其人其画

  浮生未改初衷,笔触精准艺精湛。

  红尘若梦,外师造化,系情弱冠。

  西域晴空,南国霪雨,足迹踏遍。

  绘相思千里,风情万种,调浓彩,融画卷。

  见证风云变幻,作截图、风光无限。

  目光独具,匠心独运,苍黄评鉴。

  五岳烟霏,九霄云紫,长虹如练。

  任高飞大雁,扬翮展翅,畅游天汉。

  刘文清 浙江传媒学院教授、画家

  刘建中是我大学校友中最要好的朋友之一,他的才气与睿智,他对绘画的痴迷与勤奋,在朋友圈中是人所共知的。然而,这样一位对画画如此钟情的才子,大学毕业后没几年,听说去了澳洲。从此,断断续续听到的都是他在国外如何打拼的消息……

  2014年10月的一天,突然接到他的电话,说要到杭州来看我,见面后他送给我一本厚厚的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风雅序人——中国写实油画十五家》精装大画册,入册的画家都是国内油画界的翘楚如夏葆元、杨飞云、王宏剑、艾轩、王沂东等,建中的作品赫然在列,让我吃惊不小,因在我印象中,这么多年听到的都是他在国外如何经营农庄的消息,以为他已改弦易辙,不再画画了。没想到画册中,他的作品是如此的亮眼,其写实的技巧和人物内心的刻画,画面的经营和传递的信息,是名副其实的写实派名家。

  西方绘画是建立在对自然,对社会及人自身的认知上的。从刘建中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在审视自然、社会与自身问题时所坚持的思维走向。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无论是少数民族题材,还是写实人物与江南风景,都贯穿着他对人的价值的敬重与肯定,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尊崇。如《风儿吹过上帝的烟囱》中,那纯净而又聪慧的女孩;《山那边》中,生活和劳作在高原的藏族妇女和儿童;《阳春三月》中,那心怀期盼的僧侣与藏民,都满载着作者的深情与人文关怀。他的艺术作品,犹如一扇扇了解自然和人性美的风情之窗,为我们展示着生命的辉煌、生活的美好和艰辛……

  2016年10月,建中在郑州举办“忆江南”个人画展,我因脱不开身没能前往祝贺,但从建中发的预告中看到了部分展品,建中不仅人物画得好,这批江南风景画的也很出彩,把江南水乡的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都得益于建中那娴熟的油画技巧,画面既保留了油画的色彩缤纷和光影的变化,又吸收了国画的墨韵和写意精神,将江南的小桥流水,碎石老巷诗意化的展现在了观众眼前,在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建中近时期如此多的作品展示,可看作是他青壮年时期在国外打拼时,埋藏在心底的那颗对艺术挚爱如火山烈焰般的喷发,而我们更期待的是其在火山深处酝酿的比宝石还要璨烂的精品佳作问世。

  王恪松 郑州轻工学院教授、画家

  绘画对于专业人士就是毕生为之努力的事业。丰富的社会阅历,深厚的文化修养,精湛的技艺是一位画家必备的三要素。大学同窗刘建中以优于时代人的丰富阅历体悟着中外绘画的审美同异,画面符号所指的是艺术家那时那刻的情感与哲思。西域朝圣的宗教情怀;江南水乡的风韵雅趣。地域差异令受众心生向往,不同审美给受众精神生活带来不一样的情感。多彩的信息在建中笔下完成了华丽转换,作品是他奉献给人们珍贵的精神食粮。

  李清翰 《郑周刊》社长

  看刘建中先生的作品展,就像随他踏上了一次“近乡情更怯”的返乡之旅。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在一幅油画作品面前充当一个冷峻的观察者的角色,或折服于宗教的神性,或震撼于历史的悲壮,或沉醉于风景的明媚。但刘建中先生突破了我们以往欣赏油画的经验,油画中的世界不再是一个被创作者间离出来的观察对象,而是可以交换情感的自我镜像。刘建中先生的作品被归为现实主义的范畴,但我却在他的作品中体验到了超越现实主义的复杂感受:比现实更浪漫,比浪漫更深邃,比深邃更温暖。哲学家萨特说,他人即地狱,而看完刘建中先生的作品,我更想说的是,自我即故乡。总而言之,刘建中先生让我们回归到了生命的本体,去静静地看看生命原本的迹象,看看时空的那一边是否还有另一个自己。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