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is the right hand of nature. The latter only gave us being, but the former made us men
——Friedrich Schiller, German poet
( 艺术是自然的右手。自然只让我们存在,而艺术让我们成为真正的人类。
——德国诗人 席勒 F)
做崖柏以来,最近几年,总有一些话题绕不开,其中一个持久而且不会有最终结论的话题就是——崖柏是雕刻好还是不雕刻好?
关于这个话题,行内的大佬们都是各执一词,倦勤的不少朋友,也在媒体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就我看来,其实这是个屁股决定脑袋的命题,因为在崖柏发展的阶段看来,目前其实还处在发展初级向中级发展的阶段,类比文玩其他品类的发展,其实可以看出来,玩毛料,是这个阶段的特点,也是无法超越的阶段特征。实际上,掌握话语权的,大多数还是从事崖柏原料买卖的,这个其实不分中高低端,只是说有时候难免屁股决定脑袋,职业决定立场,所以说“天然不雕”、“大自然千百年形成的不需要雕刻”、“崖柏不适合雕刻”等等一类型的说法,一时间甚嚣尘上。
但凡事应该有自己思考和判断,倦勤也觉得,崖柏是天材地宝,不应该被浪费掉,如果要雕刻,应该从原料选择、处理,设计,雕刻等多环节,认真审视思考而后动刀。但是关于崖柏是大自然千年形成的,所以我们不应该雕刻这个说法,不敢苟同。而且崖柏适不适合雕刻,最起码也该听听懂雕刻的人的意见,而不是不懂的人人云亦云,对吧?和田玉也是大自然千万年形成的,那真正传世的作品,难道是一坨毛料?苏富比、佳士得上拍的古代和当代精品,难道全都是一坨坨的玉石毛料?
所谓艺术品,必然是有人的参与,有人的创作,有人的情怀,有人的文明文化因素在里面。人既是创作者,也是审美欣赏者,整个过程脱离不了人的参与。雕刻得好不好,那是水平问题,水平问题可以不断学习提高,而不是做不做的问题。
我能够理解有些木友,对于大自然造物有着深深的崇敬崇拜,但是要知道,所谓百分百天然,那就是任由崖柏在悬崖上自在生长,你既然都将它们采集下来了,这个采集过程,就是人工;你打磨它,也是人工创作的一部分;定型、配底座乃至考虑周边环境的摆放,都是人工创作的一部分,怎么能说百分之百天然呢?除非你任由崖柏在悬崖上自在生长。
凡事不要走极端,存在即合理,崖柏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玩毛料、玩根艺、玩佛珠、玩雕刻、玩家具都各有其成因和缘故,不要求全责备,更不要画地为牢、固步自封。不管是做珠串、做根艺还是做雕刻,都尽其所能做到最好,珍惜每一个崖柏,用好每一个料子,那就是为崖柏艺术的发展尽心尽力了。行业的发展,需要大家的参与,如果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一块,那就是为整个行业做了贡献,不管是做根艺还是根雕还是其他的什么。
絮叨半天,照例还是上点图,看一件崖柏根抱石扁根料的作品吧。
这件作品的原料是天然的悬崖扁根部,采集时候有块石头镶嵌在里面,比较有特点,但是用途比较局限,做小茶盘又有点浪费表面的根部肌理。这个材料密度超大,油性爆棚,按照图中这个形态摆放,正好右边有比较厚实的料肉可以雕刻,所以几乎没费什么时间考虑,就绝对在这个部分动刀。
雕刻过程中能感觉到料质坚硬如石,很难吃刀,都有点接近紫檀的硬度,而且油性超大,香味舒服,在雕刻中可以一直闻到非常醇厚的柏香
成品实拍,效果相当好,风化的桩头彰显了岁月时光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 [发送朋友]
或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 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