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从台湾的角度看到的蔡瑜

  站在展览会场面对蔡瑜先生的作品,可用“气壮山河”来形容我的感受,以九十二岁的老年,他的笔展现出来的是终生作为艺术家的功力、体力和精神力。

  在东方绘画中最常被画家取材的松、竹、梅当中,在这次展出会场只见到竹与梅而独缺松,对此只能猜测,作者崇尚为人气节而画竹;欣赏寒冬开花的耐力而画梅,对那种龙一般的松他实在画不下去,所以看完展场后一根松也看不到。在华厦文化中培育成长的画家蔡瑜,他以题材的选择而表现自己的为人。

  一幅梅为主题的巨幅作品,看来作者是以它为代表,让观众进门就迎面看到它,是幅气势惊人的大作品,画中枝干盘绕的错综复杂首先吸引了我,此时在心里我私下以杂乱有序形容它特异的构图,杂乱中感受到的是气势,然后以章法建立秩序,将溢出画外的气稳住了,是作者处理此画最成功的地方。

  因而这件作品引来最多观赏者,从远处看过去,尤其在摄影镜头下,出现来来往往游园民众身影,与活生生的实景几乎无异,从这里又看出蔡瑜先生写实的功力,他以画当作一个景呈现在一面大墙,利用展出场地的空间呈现观览作品的视觉效果,在摄影机里画与众人同在,可以说他的画作是为展出而画的,与一般私人收藏品有很大的不同。

  其次是以竹为题材的作品,接连看过几幅之后,我心里出现一个人,就是作者自己,正是绘画中所谓的“文人画”,以竹比谕自己来言志,他画出风中摇曳的竹子,正是这辈子行走过来的人生,再怎么风吹雨打都没有倒下去。他运笔可用“一丝不苟,率性而为”形容,一阵又一阵的风,也比不过他狂扫过去的笔力,再凶恶的困境都被他的笔顶住了,九十年的岁月,让人们看清楚他的形象是个永远的画家。

二〇一七年六月二十一日台中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