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11-26 13:43
图说:2018国际少儿艺术科普展现场 主办方供图
利用声光电技术,用纸做的汽车和飞鸟竟然在缓缓移动、轻轻展翅;利用水油不相容的原理,让油墨在水面自由舒展,湿拓画的意境;当纸浆遇上3D打印技术,小型纸艺雕塑脱颖而出……福楼拜说过:“科学与艺术总在山顶重逢”。今天,为期一个多月的“2018国际少儿艺术科普展”在上海艺术品博物馆开幕。
展览以“促进少年儿童对艺术作品背后的科学知识探索”和“培养少年儿童的科学实践能力”为目的,以“艺术科普·国际融合”为主题,将科学知识以艺术创作、跨界融合、互动体验等方式演绎。
室内展览分纸、金属、石、陶瓷、纤维五大艺术科普展区,通过少儿艺术作品和科学图文及实物共同展示,各式各样的纸艺作品,其制作本身就已经流露出科学美感;历经火山海啸、陨石撞击、地壳运动、冰河世纪的一颗颗原石,变成小朋友手中闪闪发亮的琥珀捕梦网、水晶发光树、百石丛生林;历经高温颜色釉赋彩、煤气烧制窑变、烤花等层层关卡,陶土就这样变成了陶瓷。古老传统的纤维遇到当下新兴科学技术,纤维艺术科普展区,带观众了解从天然纤维到布料再到衣服的织造过程,在艺术的美丽中感受到科学的力量。在这里,金属不只是物理课上用来做实验的导体,景泰蓝、烧瓷、错金、花丝镶嵌、斑铜、锡制等工艺技术让它们披上艺术的外衣大放异彩。以可回收材料为主体进行的创意雕塑及绘画创作,结合声光电技术绽放的金属声控白玉兰,都为大家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尽览金属艺术作品的技术和材质之美。
户外科普区,观众可以佩戴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矿石手链,感受瓷刻技艺的奇妙,走进科学的秘密花园,来一场植物探秘之旅。少儿纸艺魔术、科学小讲堂、航模表演等动态演出活动,这些互动活动,都让人零距离感受艺术与科普的魅力。
展览吸引了中国、日本、韩国、乌克兰、伊朗、美国、法国、英国、俄罗斯、捷克等众多国家热爱创意艺术与科技的少年儿童参与。作者年龄不同、文化相异、地域有别,展示了世界不同国家少年儿童对艺术与科学的理解,也展示了艺术科普之路上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展览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艺术品博物馆、长宁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和长宁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作者:徐翌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