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梅花传奇》创作心路

自从完成了《梅关精灵秀》创作之后,我就感觉有很多地方不足,并有了创作《梅花传奇》的想法。

《梅花传奇》要画什么?传什么?奇在哪?怎么画?我查阅许多古人对梅花的描写文章和诗词,最后选定了元代诗人杨维帧的名句:“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作为开篇之首,确定了以梅花的“国花”气质来颂扬民族精神的大主题。从“开时似雪”到“谢时似雪”的两种完全不同意境来表达梅花生生不息的生命轮回,并作为创作理念贯穿全画之中。

与以往题画不同的是,不再单纯地在画的结尾才题诗。而是像《红楼梦》的章回体小说一样,分章节来写境题诗,最后又串成一幅完整的作品。全画共分五个部分,选用了古代五位诗人的诗句来演绎、印证、补充画面内外对梅花精神的传述。整幅画的画面从动到静,从荣至衰。首尾相顾,环环相扣,构成一幅奇景,传递梅花气息!

开首,“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先声夺人,气势磅礴,万花之中,梅开第一,孰敢争先?!构思好之后,却迟迟不敢下笔,感觉底气不足。我毕竟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从未见过大雪中的梅花景象,只能从今、古人对雪梅的咏叹评述和大家提供的图片资料里来加深自己对雪中梅的印象,慢慢琢磨着,如何把它们用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完美的刻划出来。下笔数月,屡屡失败,废纸无数,最后才保留五六幅(全画共由十五幅单张八尺整纸构成)。在开篇,我采用一个陡三角形的构图手法,在纸上方画出粗壮茂盛的老干新花,整体呈向下倾斜俯冲之势,犹如黄河之水从天而降,锐不可当!底下的三角形则全留空留白,造出“雪中出”的震撼效果,达到先声夺人的目的!

接着,就是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沙场鏖战、金鼓齐鸣的阵容,梅花枝干错杂前呼后拥,画面恍若千军万马,重点表现不畏强力、坚贞不屈、天生不灭的抗争精神!

动极入静,“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雪化成水,涓涓细流,在梅花丛旁、明月底下静静流淌而过。投闲置散,显示出梅花隐逸的一面。它既可以在万花孤寂时一花独先,为大自然添异彩;也可以在春意盎然时与世无争,偏安一隅,显示出淡泊隐逸的文人气质,非常安详!

这一动一静,已耗去我大部分的精力,加上天气逐渐入夏,暑气难耐,在小儿子的劝说下暂时搁笔休息,养精蓄锐!这一停就是好多个月的时间(期间,又为在台湾举办个展创作新作品,并亲自前往台湾参加展览活动)。

动静之后,是平稳的生活。用石涛诗句:“古花如见古遗民,谁遣花枝照古人。阅尽六朝无粉饰,支离残腊露天真”来为梅写史。梅,是古时最早被文字记载、传颂的植物之一。我记得最早的是南宋诗人辛弃疾开始写咏梅诗。古人传梅,今人新解,一脉相承。梅的老树新枝非常美!要画出梅干的古老、曲折蜿蜒,今人见古梅,仍可以在支离残腊中见精神。

结尾,选用晁朴之的”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来传递一种精神,无荣无辱,无生无灭,天道循环。写出一个自然生态的道理,也表达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气质。是国花,是民族魂!

在画到最后这部分时,精疲力尽,力不从心。画了几十年的笔也不听使唤,想法很多,却已经很难控制下笔的方向、力度,连站立都远不如前。每天只能勉强站在画台前画一两个小时,苦苦挣扎着把这画作完成。至此,一种犹如古梅垂垂老矣,在冰天雪地中摇晃支撑,还拼命开出新花的感觉突然冒出。画了几十年,第一次感觉到人与画的完全结合,融为一体!感悟“天地与吾并生,万物与吾同一。”

韩川野老蔡瑜

(根据2018年5月1日蔡瑜先生和庄征老师闲谈录音整理 陈征鸿)

作者:蔡瑜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