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画“梅关精灵秀”后记

画名“梅关精灵秀”题旧作《临江仙. 咏庾岭梅》一阕,结句:”得来骚与史,铁血铸奇英“。千载雄关,挥洒不尽英烈碧血,牵萦几多墨客骚魂。是血与诗熔铸了梅关浩然正气;是血与诗炼成至刚至柔、坚贞圣洁之梅花精神。

为应吾旨之需。此画章法采用横列式,使画面之林触手可及,此法即易生单薄呆板之弊.唯有借各株形态之异殊,偃仰横斜、交合虚实、笔墨之变以淡化。也许吾前身原是长于瘠土未花,即被摧折之野梅,深解存生滋味。抚摸着老梅伤痕累累之残枝断骨,如古铜器之斑斑锈迹,不觉其丑、其垂暮,反而感到铜筋铁骨。形枯神全,如久经沙场老将英气犹存,正是以如斯敬仰之心,全力以赴,浓淡干湿、不厌其烦、反复堆积,刻划着每一株树,好让他立“一树一放翁”。这是我作此画着力处。再以轻逸如草书法,点出“不是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之娟秀花朵,古与今、美与丑、刚与柔,掩映成趣,创造生命奇观。至此,吾也有话说:摧折早疑死,阳回花怒生。应知生命力,亦可胜刀兵。

2012年以来疾痛不断,2013年病眼两次手术,右眼失明,左眼视物不清。与友人茶话闲谈及此,皆劝尽力保养,勿多用。我却以为小心翼翼保此残余视力,苟延岁月,不如痛快一掷,做件生命有意义之事,终结在画台上比躺在病榻上好千倍。2014年4月着手作此画,费一旬时间得其梗概,却因无处可展示全貌,精神又不佳,遂止。2015年10月小儿夫妻于巴黎为吾举办文化交流画展归来,议重启此画。借得画廊一壁,审视前作。于2015年12月24日动笔,画页时有更易,前画尽弃,新画也多作废,颇费周折。每天用六至七小时站立于画台之前作画。手不停挥,至2016年1月14日,仅成15幅合一通屏,高2.4米,宽18米梅花。作画间烦事层出,视力太差,觅不到画笔;台小纸大,挪移费时,更难摊开前画拼接,放下笔举步唯艰,确是:"提起笔来充勇士,放下笔来真病夫”。幸有小儿夫妇照顾和一学生在旁。力不从心,徒呼负负。

回顾此作颇多失误。今展出,恳请诸位方家多多指教。倘若健康许可,拟作局部更易,或增或删,务必使其接近完善。

公历2016年2月27日 韩川野老志

作者:蔡瑜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