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樊树志:“心相·万象——大航海时代的浙江精神”展前言

sJj7cA5m4FuKeJc6f8XPVSjMjLrmKWCTHz4dRoD7.jpg

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是世界地理大发现时代。葡萄牙航海家从欧洲出发,越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进入印度洋,抵达印度和中国沿海,发现了由欧洲通向东方的新航路。西班牙航海家越过大西洋,发现了新大陆——美洲。几年之后,又实现了由欧洲出发的环球航行。人类历史进入大航海时代,开启了第一波经济全球化,欧洲、亚洲、非洲、美洲联成一体的全球化贸易初露端倪。

此时的中国是全球贸易的中心,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阶段,主要表现为两个方向:一是从广东澳门出发,经过马六甲、果阿、好望角,抵达欧洲里斯本;二是从福建漳州月港出发,经由菲律宾,搭乘马尼拉大帆船,横渡太平洋,抵达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

中国在全球化贸易中的辉煌业绩,与浙江密切相关。各国商队陆续来到中国沿海,用白银货币采购中国商品(生丝、绸缎、棉布、瓷器等),西方历史学家把这种贸易称为「丝—银」对流。最受各国欢迎的优质丝货,主要是浙江的湖丝,其精品称为辑里丝(七里丝),盛产于南浔镇与乌青镇(今乌镇)一带。二十年前,美国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说:十六世纪至十七世纪中叶,欧洲各国和日本为了购买以「丝货」为主的中国商品而流入中国的白银货币,约占全球白银货币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最近,美国学者彭慕兰在《贸易打造的世界》中也谈到,十六世纪以来的「丝—银」对流使得「全球生产的白银,有将近一半流入中国」。可见,浙江在第一波全球化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在经济上融入世界的同时,也在文化上融入世界。一批思想先进的中国人,如瞿汝夔、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通过传教士(耶稣会士)学习、传播欧洲的科学文化,其中的佼佼者李之藻、杨廷筠都是浙江人。李之藻最值得称道的业绩是刊刻了耶稣会士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见到世界地图,打破了中国人固有的「天圆地方」观念,也改变了士大夫的世界观。李之藻还和利玛窦合作编译《同文算指》《圜容较义》等西学名著,向中国人介绍欧洲的数学成就。杨廷筠的主要贡献在于,协助耶稣会士艾儒略编写《西学凡》,介绍耶稣会士带来的七千部西书的主要内容作为学习西学的入门书。他们两人还编写《职方外纪》,介绍世界地理知识,正如《四库全书提要》所说「所纪皆绝域风土,为自古舆图所不载」,开拓了中国人的世界眼光。

西学东渐的成功,还得归功于晚明社会提供了宽松的接受氛围。王阳明及其弟子的大声呼喊,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黄宗羲《明儒学案》说:「阳明先生之学,由泰州、龙溪而风行天下」「诸公掀翻天地,前不见有古人,后不见有来者」。思想愈解放,就愈需要新的思想资源,而欧洲的科学文化就是新资源。宽松的大环境让西方科学文化的传播如鱼得水,也让士大夫们真正开始放眼看世界。

由此,全新的启蒙时代来临了。

复旦大学教授 樊树志

2019年2月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