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在明代之前的景德镇瓷器基本上是没有款识的,到了明朝永乐之后,官窑瓷器上面就开始写上本朝的年号款,干支款以及图记款等等。最多的是用青花书写,有暗刻、凸印。下面就来和大家说说永乐、宣德、成化等不同时期的明代瓷器款识特征。
1、永乐。永乐瓷器的款识是“永乐年制”,这是一个帝王年号款,也是第一次烧制的帝王年号款,所以对研究陶瓷史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永乐年制”均为篆书,四个字分成两个竖行。需要注意的是,永乐时期的瓷器年号款只有四字篆书,如果看到六字或者根本不是篆书的那肯定是仿品。
2、宣德。永乐瓷器的款识只在器心里,但是宣德不一样,宣德的瓷器在任何部位都可以书写款识。宣德的款识既有楷书也有篆书,楷书为主,款识有六个字的也有四个字的,六个字的比较多。宣德民窑瓷器还有一些多写在器心的草书或者是隶书的“福”字与“寿”字,也有“大明宣德年造”,并且“德”字心上面的一横是被省略掉的,这个特点也是鉴定宣德瓷器的重要方面。
3、成化。成化官窑瓷器的年号款写“大明成化年制”为主,用的是青花楷体六字双竖行。款识大多在器物的底部,除了“大明成化年制”以外,还有“大明年制”的四字双行楷书款识,但是数量很好。但是成化瓷器的款识都没有“成化年造”以及“成化年制”两款。另外,成化时期的官窑瓷器还有一种款识只有一个“天”字的罐,这是成化时期所独有的。
4、弘治。弘治时期的瓷器款式较为简单,是“福”、“正”、“壬子年造”等楷书款。
5、正德。正德官窑年号款以四字双行的“正德年制”为主,也有青花楷书六字双行的“大明正德年制”。
6、嘉靖。嘉靖时期的官窑瓷器年号款式全部都是楷体,有四字双行的也有六字双行的,位置主要在瓷器的底部,瓷器口沿下与肩部也有。
7、万历。万历年号款主要书写在器底,也有书写在器里心凹处的、肩部的以及口边的等等。
8、天启、崇祯。天启、崇祯时期属前朝年号款的要比属本朝年号款的多,但是基本上都是民窑制造的比较粗糙。
瓷器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结晶。中国瓷器的发展,由宋代的大江南北成百上千窑口百花争艳的态势经由元代过渡之后,到明代几乎变成了由景德镇各瓷窑一统天下的局面。景德镇瓷器产品占据了全国的主要市场,因此,真正代表明代瓷业时代特征的是景德镇瓷器。景德镇的瓷器以青花为主,其它各类产品如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单色釉等也都十分出色。 有瓷器可咨询 吴先生 18202049644
主要特征
明代瓷器的主要特征:
造型——一般都显丰满,浑厚,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胎体——一般都比清代的厚重,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痕不大明显;正德以后及明末各朝接痕特别明显,胎体更为厚重粗糙,民窑器物尤甚。多有“火石红”的现象,俗称“黄溢”。
釉面——最大特点为釉质肥厚,滋润。青花瓷器中,大多皆为青白色,俗称“亮青釉”,贯穿于整个明代的始末。
纹饰——主要有龙,凤,麒麟,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画面豪放而潇洒,笔意酐畅而纯熟,构图疏简而高古。
器足——大件器物多为砂底,常有塌底,粘砂,跳刀痕。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平削圈足,壁型圈足,高足等众多形状。
款识——明代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署款。永乐以后,开始在官窑器上书写本朝年号款,干支款,图记款等。多以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等。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