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雄 强 质 朴 著 高 华
————记青年画家萧泉山
文/刘洪郡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书画市场的跟进,以及带来的激烈竞争,“包装、炒作、急功近利”已是普遍现象。然而也有甘于寂寞甘于沉潜的画家,他们志承高远,不斤斤于眼前,对中国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激情,并以自已的坚定执着、脚踏实地践行着中国画的继承和发展,以一种延续文脉、传承经典、一种正大气象的笔墨精神作为追求,青年画家萧泉山便是这样一个范例!也因此,他所呈现的格调纯正、朴厚淋漓的中国画面貌受到越来越多同道们的关注和赞赏。
在中国画领域,从古至今人们最为热爱的还是山水画,热爱山水精神。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不单单是绘画,更是一种崇尚自然、陶养性灵,一种品德与境界的比喻。山水画不但可赏可憩,并可从中传达出作者的思想、学问、品格、修养等诸多信息。故一代又一代的画家寄情于此,萧泉山也酷爱画山水,并以此作为自已毕生修业奋斗的方向。
画山水首先涉及到取法的问题,前人有“取法乎上”之哲言,即定位准确乃是一个成功的开始。萧泉山凭着他之前所学和自已的心性,他选择了近代大师黄宾虹作为重点学习研究的对象。黄宾虹是一位举世公认、承前启后的山水画大师,是集传统文化之大成者,其在画学、画史、画论、古文字、经史、诗詞等诸多方面的成就光耀古今,因此学习黄宾虹难度也极大,泉山便下了很大苦功来学习。他的学习方法比较独特,他从黄宾虹入化境之前的六七十岁时学起,从一树、一石、一山、一水、笔法、墨法,包括题款都认真练习、对比,参照理论反复实践。每画完一幅便悬于墙上远观近察,遇到始终画不好难于突破的,他就把画悬于就寝的床头对面朝夕相对、分析原因,同时溯本求源把黄宾虹曾经研习过的唐宋元明清等历代画家的风格认真梳理分析、探究来龙去脉;再结合自已的理解从理论和实践经验当中去验证,从局部到整体、从形到意考其优劣、用长舍短;而且他还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时在书页的空隙处记下理论与实践中对比总结的心得体会。泉山的这些学习方法和状态一直保持至今,为不让时光虚度,他出门坐车也要带本书装包里,稍有闲暇即品读思考。
然而泉山学习黄宾虹也有些朋友不赞成,认为黄宾虹能入不能出,以后很难有自已的风格。的确,黄宾虹的高深、经典、几乎是近代中国绘画难以跨越的巅峰,观几十年来学者无数,有成就者却凤毛麟角。不过泉山有着自已的见解,他认为这样的担心可以理解但不够辩证,这些年他学习黄宾虹后感觉到:“真正读懂黄宾虹后,其不但可学,而且学习黄宾虹恰恰可能是一条深入传统而又最有机会创新的捷径,感觉学得越好越有机会创新。只要顺应中国画继承发展的规律,找对方法,特别是先要从黄宾虹金石书法上下大力气,再以书入画,不但学其形迹,更须感通其精神,感悟他那绘画中求内美、骨子里求精神之美、人艺合一的品格之美,以及他那浑厚华滋的笔墨所蕴含的哲学思想等。同时也不只宗黄宾虹一家,另需参照历代风格突出的大家吸收长处。待功力日深之后重在多从生活中感悟,以生动的自然和造化为师,在真山真水中激发自已的激情,再说各人的时代、经历、性灵不一,只要理顺思想,不断实践,掌握好各个阶段研习的重点,长此以往,不求风格而风格必自来。反之,若没深入传统就刻意要与前人不一样,或纯以描摹自然形貌而“为风格而风格者”,未得前人精髓、未与古人精神的感通,是谈不上真正的创新。表面或形式上的风格,虽可吸引眼球或显赫一时,但终不被鉴家所重,也难立足画史。 因此,搞清创新风格的意义所在,把经典传承和发展好,也是我们这一代学画人应尽的努力。” 泉山正是基于这些深刻的绘画思想和严谨求知,使得他的画艺格调纯正、功力日深。观泉山作品,骨力雄强,笔笔入纸,元气淋漓。去年在一次画展上,著名画家吴悦石先生见到萧泉山的画时眼前一亮,他仔细看了看后连声称赞:“这个画笔墨纯正,线条沉实但又画得很轻松,中国画一笔见性,很难!能画到这个水平可见其有灵气、有才华、很难得。”吴先生这个评价很是中肯。诚然,中国画以线造形的笔墨线条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笔墨不仅是一种功力和技术,其中蕴含了更多作者的思想、才情、品格和功力等综合的展现。所以中国画的难度、高度也多在笔墨上,这是真正的行家才能感受得到的。泉山在山水画上取得的成绩,除了他善学善悟,据我所知也与他之前多年修练的书法、篆刻、花鸟的功夫息息相关。泉山的书法我认真看过他的楷书、行书、行草,大字小字都是极其专业的。他的书法格调高、气息正、内力深、不狂不怪,平中见奇,线条凝练遒劲,巧中见拙,很有金石味,即使他恣肆奔放的书法细细品之,也总不法度。所以,我以为泉山虽不以书法家居却胜似书家。泉山的花鸟也堪称一流,尤其是他画的孔雀和蔬果系列作品,用笔简洁老辣,颇有大家风范。很多同道和老师在见到泉山本人之后都颇感惊讶,很难想象这笔墨沉雄老练的书画作品是出自一位年轻画家之手。他的恩师、已故著名画家袁晓岑先生当年就说:泉山年少笔老,犹为难得。泉山正是基于扎实的笔墨功力寄情山水,起点高、取法高、路子正、又肯下苦功,所以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来与泉山多有接触,几次深聊之后,尤感泉山身上诸多优秀的品格,他心地善良、真诚、重友谊,说话做事低调、朴素,特别是对待学问那种追求真理、真知灼见的态度;在他眼里,无论别人有无名气,只要作品好,他都真诚地向其学习,真诚赞赏,逢人就讲,毫无门户之见。泉山的爱好也很广泛,他爱好唱歌、拉二胡、打太极拳等,对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形式也颇为关注,他说:“绘画是小道、世间万物息息相通,能融通万物与人生修为,乃入大道”。泉山是位真正的学者,对艺术真心热爱,他的思想、激情;他的坚毅、自信,他的真实深深打动着我,看似平常的他,内心丰富、见解独到、意志超凡。
如今,萧泉山客居北京,潜心绘事,2008年入国家画院以来得众多名师指点,画艺日益精进。已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他,依然饱醮激情探索着中国画的学问,追求着心中理想、踐行着艺术人生。从他的思想和作品气象已可映照出他的未来和潜力,他的前途必将一片光明!期待他不断进步、不断超越!
萧泉山
又名若逸,重庆铜梁人,1999年入云南艺术学院师从孙建东教授等,后又得著名画家袁晓岑先生亲授。作品多次获奖、展览,并有作品被袁晓岑美术馆收藏。多幅绘画及文章发表于荣宝斋、笔墨等学术刊物。2008年元月在云南省博物馆成功举办首次个人画展,作品大部分被藏家收藏。同年入国家画院师从著名画家范扬先生学习山水,至今连续四届应邀担任PHE全国青少年书画大赛评委,现居北京。
早期以书法篆刻花鸟创作为主,对历代画论画史和传统文人写意画均深入研究。近年来尤以山水画研究创作为主,法宗宋元并旁及明清诸家,于近代山水画宗师黄宾虹用功尤深。笔力遒劲松韧、朴厚淋漓;学术态度严谨、严守笔墨精神。
作者:刘洪郡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