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二)开光各色釉大瓶
这瓶被尊誉为“瓷母”,不仅是乾隆特种工艺瓷的代表作,同时它也是中国陶瓷史上罕见之作。它形体硕大、造型端庄。在装饰上,不仅有红釉、青釉、白釉、仿哥釉、仿汝釉、仿官釉、仿钧釉等各种高温颜色釉,还有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等不同的釉下、釉上彩绘,共同绘出“三羊开泰”、“吉庆有余”、“丹凤朝阳”、“太平有象”等吉祥图案,称得上色彩纷呈奇妙无比。
如此众多的画面在一个瓶体上搭配协调,疏密相间,自上而下无一瑕疵。更何况在器物的烧制过程中,各种性能差异的釉和彩,需要用多种配方和不同的烧成气氛,乃至多道工序方能制成,确非常难能可贵。这种“瓷母”只有在所谓乾隆盛世那种“精巧之致几于鬼斧神工”的时代背景下,在集历代制瓷技艺之大成的客观条件下,才能出现这样划时代的珍品。
目测法:瓶洗口,束颈,颈下渐广,颈肩部呈三园弧形凸楞状,瓜梭腹,高圈足外侈,颈部附双螭龙耳,胎质坚致而洁白,瓶高43厘米、口径13厘米、足径15.5厘米。
釉色包浆明显,全瓶从上到下用了多达15道釉彩工艺:金彩,用在瓶口沿、螭耳以及各色釉之间隔条上;紫地花卉纹珐琅彩一周;蓝地花卉纹珐琅彩一周;仿汝轴一道;釉上青花缠枝花卉纹一周;蓝釉一道;红轴一周;模印皮球花图案的粉青釉一周;黑釉描金长方形开光竖框一周10幅,内绘粉彩吉祥图案,分别为“丹凤朝阳”、“太平有象”、“仙山琼阁”、及“万字”、“花卉”五种图案;粉彩黄地花卉纹一周;粉彩蓝地花卉纹一周;绿釉蕉叶纹一周;仿汝釉一道;黑釉一道。
制作工艺中包括高温、低温釉色,有釉下彩也有釉上彩,需先后三次在不同温度的窑炉中烧成,如何能全局统筹,充分发挥各种釉彩的特性而又互不妨得影响,体现了当时制瓷工艺的登峰造极,号称“瓷王”。
底部釉上钤“乾隆年制”楷书方框章。
作者:多思牛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