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遗貌取神——读宋卫东先生山水作品

  一年前,老友宋卫东先生暂时封存了系主任的指挥系统,作为访问学者来到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胡伟教授的工作室,开始了他的学习、研究生活。

  一年后,他拿了一批作品,我来拜读,不禁眼前一亮。一年的潜心研究不仅作品甚丰,而且有了突破性的飞跃。当时我们开玩笑地说,如果拿这些作品办展览,了解宋先生画风的同仁肯定难以相信这是出自他手——其幻化无穷、诗意昂然、不求形似、但求达意的画面效果实在耐人咀嚼。

  胡伟教授工作室以中国画材料与表现为主要研究方向。这种以材料介入中国绘画艺术的表现与探索,为宋卫东先生提供了一个山水研究和创作的新平台。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形式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与技法的体验,完成了《黎明十分》、《日沐沙溪》、《青山晨意》、《西域静水》、《秋水无声》、《水天一色》等系列作品。这种“意象山水”(我本人的看法)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对中国绘画的文化精神、绘画语言、审美价值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笔墨是中国画精髓所在,一年的研究历练与绘画语言的转化,既得益于宋卫东先生中国传统绘画的深厚根基和理解,也得益于对传统绘画语言以及材料介入所产生的“质”的把控。在当代艺术语境中,对传统的重视也促使他对中国画的形式、语言上的探索与拓展。在我看来,材料本身无所谓新与旧,如何继承与拓展、用什么样的观点和方法借助材料这个媒介来表现对象,是每一位涉足其间的艺术家都要面对的命题。而宋卫东先生正是在这一层面进行了抽象化的探索,大胆地运用水、墨的冲染与肌理,不断地重复和叠加,横铺竖染,恣情纵意在平静与空灵景物之中标注着中国山水画的物象特征和美感特征。

  米友仁的山水求平谈天真,重在画意,南宋的山水画风更是讲究意境、创新和笔墨的简括。宋卫东先生的山水系列深远景观,似不经意间留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和浓郁的诗意,其笔简意远,遗貌取神,则反映出他深厚的传统功底与对现代水墨整体的驾驭能力。一年的时间很短却果实累累,“厚积薄发”非妄语也。

  当宋卫东先生为表现意象结构而调动一切形式语言和手段时、

  当宋卫东先生创作意识激活而作品不断涌现时、

  当我欣赏宋卫东先生作品而感受他的精神里程与心理氛围时、

  我为他高兴!同时有一点“妒嫉”。

  王书杰

  2010-7-12

作者:王书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