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在关山月美术馆15周年馆庆的重点项目“山月丹青”展览中,二维码、数字终端等科技手段的运用让观众拥有了不同于以往的观赏体验。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告诉本报记者,这只是该馆数字化运用的一次小型展示。“日后我们将加大本馆的数字化建设,三年内,我们将把关馆打造成科技+无线美术馆。”
在预览“山月丹青”展时,记者发现该展以“实物+科技”的方式,塑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参观学习环境。比如,在展示关山月的《山村跃进图》长卷时,在原作旁边放置一件电子复制品,观众通过触摸屏点击画面中的任何一个角落,系统便会为你展现相关知识点:比如你点击开山放炮,屏幕上会播放与之相关的歌曲与历史画面;你点击石头,便会出现关老画石头的笔法,以及与同年代其他画家技法的对比……
而在同期举行的华君武、傅抱石展览中,许多画作旁边都配有二维码,观众只需要在手机上安装特定的解码软件,就可以直接下载作品的详细信息,非常便捷。陈湘波表示,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网站、手机、平板电脑、触摸屏、户外可移动宣传平台等等都可以成为美术馆推广宣传的新平台。“这些移动终端可大大拓宽美术馆对外宣传和推广教育的渠道,让美术馆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在现实中的美术馆和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
陈湘波口中的“科技+无线”美术馆,目前已与合作方金域文化共同开发出一套完整的方案。其中一大举措,是新版的美术馆官网将会上线,那会是一个逼真的虚拟美术馆。届时观众不仅可以通过一条网线同步欣赏馆内展览,还能在三维画面中感受到美术馆的现场感,完成远程美术教育功能。
数字化建设并不仅仅是“面子”上的事,还能让美术馆收藏管理如虎添翼。“目前关馆藏品有四千多件,必须从现在开始对它们进行数字化管理,这才能让日后的收藏、整理、研究工作进行得更加顺畅。”陈湘波指出,藏品的数字化是以藏品信息的基本数据为基础的,只有对每件藏品的自然状况、作者情况、收藏年代、历年的使用情况、作品的保管现状等藏品的各项基本情况提供准确的数字信息,才能建立起一个具有历史性、真实性、学术性、研究性、权威性意义的数字信息库。
“当藏品数字化工作完成,以后只要输入藏品编号便能马上搜索到该物的具体位置,甚至可以让它像深圳的图书自助借阅机那样,输入编码就让它直接传送出来。目前这种技术已经成熟了,而我们要做的是寻找一条‘科技+美术+稳定性’三者结合的最佳方式。”陈湘波表示。
作者:梁婷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