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记者:不太贴切的形容一下就是要“从群众中来再回到群众中去”。我觉得您讲您把社会责任感等很多东西都融入到了您的画作当中。让我想起了您另一幅很特别的画,我称之为《钟馗拒贿》。我们经常看到画家会画钟馗,一般都取得是他“吉祥”、“避邪”的含义。但是您好像不是这样的。
高延青:钟馗这个题材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一个常用题材,他也是贬斥黑暗、歌颂光明的一个题材,也是老百姓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的一种诉求。希望钟馗能够震邪震妖,老百姓也愿意在家里摆一个。我在这幅画上画了钟馗,画了行贿的一个小鬼,上面写了很多“跋”。实际上是写了一首打油诗,打油诗的名字叫做《豆腐歌》。
记者:我也看了,这首打油诗非常幽默风趣但是立意也非常深刻。我摘抄了一下,有个别的深意可能我们并没有领会到,需要您给我们解释一下。“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正气能压邪,小葱拌豆腐。如有徇私情,马尾提豆腐。”
高延青:“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 “卤水”一点豆腐就成块儿了。“正气能压邪,小葱拌豆腐。”,那是一清二白。“如有徇私情,马尾提豆腐。”,“马尾”是提不起豆腐的。下面的“爱财敛红包,一碗老豆腐”,老豆腐嘛,很软了,没有骨气了。“中庸和稀泥,五味酱豆腐。”,“五味酱豆腐”嘛,就是搞不清楚自己的味道是什么样的了。“浑身捉鬼气,香胜臭豆腐。”,闻起来“臭”但是吃起来“香”,让一小部分人讨厌,但是为更多的人所喜欢。“忠肝又义胆,硬过冬豆腐。”,自己作风过硬,谁都“侵蚀”不了。
记者:最后一句“今写《豆腐歌》,送给众人和。”
高延青:最后这一句韵脚有些不妥,大诗人马继武先生说应该改为“今写《豆腐歌》,大家品豆腐。”更加的幽默了,在押韵等方面也更妥帖。
记者:有的时候这种互相的“切磋”可能会让自己更加的愉快。
高延青:艺术的创作有这样的规律,大家互相“切磋”,共同提高。还有我们画一个钟馗,写一首《豆腐歌》,把二者结合起来,也更为幽默。我觉得幽默是艺术的一种特色。中国文人画有这种特点,比如说他画一个景物但写的并不是具体描写景物的诗句,他可能写的是另一件事。画与诗互相交融,互相映衬,更能够提高画的文化品位,更加提高他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刘俊霞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