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第一次被邀请到盛寿永书斋时的印象至今还记忆犹新:当他拿出第一本为创作积累素材的速写本时,我眼前一亮,这是很普通的速写本,只是比一般的尺寸要大些。仔细品味越发窥见他多年来一直在艰辛积累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当我还没有看完眼前这边,他又呈上了另外一本,接着是第三本,第四本……其中包括大量的散页。两个小时过去了,床上堆积了厚厚的一堆了。这些记录着他多年来为探索的新的艺术语言所进行的不懈努力的本子和散页,足以使人震惊与感动。我接触众多画家,看过许多完成之作,然而却被这些为创作收集素材的画稿慑服!在当今人心浮躁的商品经济浪潮中,出现了许多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弱化传统,以感官刺激为画面效果的艺术家。与此相反,盛寿永却默默地把研究视角盯准了“师造化”这个古老而又是中国绘画创新之根本的问题上。并且十几年来如一日,他内心始终保持着一方如今绘画界不可多得的净土。
在研究中国古代传统绘画不断积累能量的过程中,盛寿永渐渐对中国传统的青绿山水情有独钟。也就是说他一方面把眼光瞄准传统的青绿山水,另一方面结合自己多年来通过写生从自然中得到灵感,着意把二者契合,创作具有现代意识的青绿山水画,从而对青绿山水这一独到画种做出了继承性的发展。他所做的第一步就是写生,从写生中寻求一种创新的造型语言:他的第二部就是紧紧抓住青绿山水的色彩问题:第三步就是现代意识的形式语言。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是他的探索逐渐显露出与众不同的风格特征。
尤其值得大书一笔的是他对色彩的认识与使用,而青绿山水画最关键的问题也是在于色彩领域的更新。一提起青绿山水画,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宋代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古人曾评此画“设色鲜明,布置宏远……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可称之为青绿山水的绝唱。其中成功使用色彩被列为首位,由此可见色彩是青绿山水画的灵魂。盛寿永在习画过程中对绘画色彩就曾极为敏感,尤其通过写生,他深刻体验到色彩对画面视党效果的作用。但是,他又十分谨慎,而不是一味的改换传统色彩规律,他不像其他艺术家追逐西方色彩方法,而是再一次将目光转向中国古老艺术的色彩原理中——从敦煌壁画的色彩中寻求滋养,他踏出了可喜的不乏成功的一步。
在形式语言方面,无论是大幅绘画还是小型绘画及扇页绘画,讲究构图的错落有致,随画面外形设计划面内部的物象,如圆形、扇形等等。为强化色彩的重要表现作用,也是承接传统的“赤壁丹崖”画法,并把这种画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为此,他在画面中大胆使用了红颜色,这是在青绿色画面中处于惊险地位的颜色,在他的作品中起到传承传统又突破传统的作用,无疑使作品增加强烈的现代感,具有别具一格的视党效果。有色底子的巧妙使用也增加了画面的厚重感。作品《江行丹崖》、《红石古意图》均属此类。除此之外,盛寿永的作品十分讲究笔法和墨色的运用,勾勒、填色准确而轻巧,墨色渲染功底深厚,这是与他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继承传统的理念紧密相连的。他恪守传统,但并不被传统所拘泥,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契机。他的作品初看起来如同炎热夏天的一股清凉饮料爽快之极。当你细心品味时却又带有醇厚的传统绘画味道。如此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游刃有余,不落窠臼的确是难能可贵,从这一点来讲,盛寿永属于清醒之人。
盛寿永经过不懈努力,除了创作了大量的青绿山水画系列作品外,还有水墨太行系列,古典系列等等。现已有众多作品由国内外收藏家收藏,并多次参加各种大型画展,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生活及艺术实践的磨练,尤其2013年受邀加入《山水本色》——中国当代青绿山水画学术邀请展,他已然成为中国当代青绿山水画的领军人物。
宋玉成(鲁迅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讲座教授)
作者:宋玉成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