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古代瓷器釉色受诸多因素影响(组图)

2015-08-14 13:31

图1,宋官窑青釉琮式瓶,高18.3厘米,大英博物馆藏

图1,宋官窑青釉琮式瓶,高18.3厘米,大英博物馆藏

釉的外观包括质感和色泽两方面。釉的质感一般指釉面的温润程度,一般釉层厚的更加润温。南宋官窑瓷有厚釉和薄釉两种釉,厚釉的釉面最润泽(图1)。厚釉南宋官窑瓷要上二三次甚至四五次釉,前几次上釉后都要在800℃左右的低温下烧釉,称为素烧,最后一次在1230-1270℃高温下烧制成瓷。南宋官窑在窑址发掘中发现了低温素烧炉和低温烧制后没有继续上釉的废品。多次上釉是为了使釉有如玉般的温润质感并能遮住深灰的胎色(有的南宋官窑瓷的胎子中由于掺有紫金土而胎色为深灰色)。

图2,战国原始青釉瓷鼎,高13.6厘米,浙江省绍兴县文物保管所藏

图2,战国原始青釉瓷鼎,高13.6厘米,浙江省绍兴县文物保管所藏

图3,西晋青釉羊形插座,南京博物院藏

图3,西晋青釉羊形插座,南京博物院藏

从硅酸盐方面看,青釉瓷有草木灰釉,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三种釉。原始青瓷上的釉是草木灰釉,其特点是釉层不匀(图2),东汉到北宋时期的青釉是石灰釉(图3),釉较原始青瓷的匀净,但玉质感不强。南宋官窑开始有石灰-碱釉,其釉质如玉般润泽(图1)。前二期说过,釉的主要组成是用瓷石配成的浆水和釉灰,青釉中的助熔剂(氧化钙)主要由釉灰提供,在配釉时,如果减少釉灰的用量,釉中氧化钙的含量就会降低,氧化钾、氧化钠含量的比例则相对提高,钾、钠是碱金属元素,所以称这种成分的釉为石灰-碱釉(图1、图4)。钙元素减少,就相对减少了助熔剂的量,在烧制过程中,釉就不容易因充分熔融而明显流淌,产生堆在圈足上的现象,而且这样烧制出的釉,质感温润如玉。

图4,南宋官窑米黄釉长颈瓶,高22厘米,日本收藏

图4,南宋官窑米黄釉长颈瓶,高22厘米,日本收藏

古代瓷器的釉色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着色剂、助熔剂、烧成温度、烧成时间、窑炉中的化学气氛、釉料的粗细、釉中的微量元素、釉层的厚度、施釉工艺、釉配方的比例和瓷胎的色泽。现举如下三种情况说明:第一,同一种釉色中,釉层厚的釉色相对较深,反之则浅。第二,如果釉层的厚薄不同,有的釉色会发生质的变化。例如,图5的郎窑红釉观音尊,口沿部位几乎呈白釉,这是郎窑红釉的特点之一,是由于釉在高温下会产生流釉现象,口沿釉薄所致,因为铜红釉的釉层必须达到一定厚度才能在釉层的中部形成红色层。第三,窑炉中的化学气氛不同导致釉的色泽不同。还以南宋官窑瓷为例,虽然它们都是石灰-碱釉,且釉质如美玉般滋润,但在氧化气氛中烧出的釉是青色,在还原气氛中烧出的釉是米黄色(图4)。

图5,清康熙官窑郎窑红釉观音尊,高43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图5,清康熙官窑郎窑红釉观音尊,高43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图5观音尊口部特写

图5观音尊口部特写

来源:人民美术网-收藏-陶瓷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