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華夏民族對玉的崇敬與珍愛,具有連續性與一貫性,具有恆久的特殊意義;而玉器的玉料取得不易,玉材珍貴,且治玉工藝複雜,可說遠超過其他材質的加工製造,治玉工藝成為古代中國的高科技手工業。
玉器的製作是極其的細密繁複,因此,在製作之前的設計、規劃,更是可以顯出歷代的嚴謹態度;在良渚文化中,出土於餘杭反山墓地玉琮上的神人獸面紋(圖1),經簡化圖案化後,有規律的置放於琮(圖2)、璜(圖3)、鉞…中;商代玉器常以雙陰線雕琢紋飾,配合器形隨著彎曲,且於器緣作鏤空裝飾(圖4、5);西周玉雕以陰線及斜刀工藝琢紋,將人、龍、獸形成纏身同體的設計(圖6.7);而春秋將虺龍抽象化,隱身於繁密的紋飾之中(圖8)。1 2
3 4
當把地域、時間等變數降到最低,而且比對樣本數較多時,更可清晰的看出形紋之間的關聯性;因此,以下以南越王墓出土玉器為例來作探索。
西漢南越王趙眛墓,安然在廣州市象崗上度過了兩千多年,它是嶺南地區發現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出土隨葬物最豐富、墓主身分最高的漢墓。墓中出土玉器240多件,其數量多、器形廣、紋飾精巧、雕工細緻而且裝配複雜,可說是漢玉之大觀。玉劍飾眾多,八節玉帶鉤、獸首含璧玉飾、金虎扣玉龍等,皆極為精美,玉角杯、玉卮、玉蓋杯、玉盒、高足杯等五件玉器皿,更屬罕見。。
但是,雖然出自同一墓穴,但卻存在著時間與空間的複雜內涵;首先在於時間的落差,該墓的兩件卷雲紋龍首玉珩A4及A5(圖9、10),當屬戰國早期遺物,龍形佩(圖11)與戰國晚期楚式玉龍形佩相似(楊建芳,《南越王墓玉器研究》《中國古玉研究論文集》,頁113。)。
9 10其次在於南越王國複雜的文化背景,這個由秦將趙陀所建立的南越國,其玉
器不但與中原地區的漢玉有密切關係,部分亦呈現楚、越文化的因素(高美慶,《南越王墓玉器-序言》,頁14)。
然而,玉器製作經由史前到商周,對於選玉、製作、用玉制度,已經成熟而完整,西漢玉人的治玉工藝,經過了制式化的訓練與設備工具的成熟,還是形成了明顯的特徵、風格。
作者:河南堂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